[发明专利]一种双定子风力发电机及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72648.3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1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刁统山;严志国;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6/00 | 分类号: | H02K16/00;H02J3/38;H02J3/50 |
代理公司: | 济南格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6 | 代理人: | 韩洪淼 |
地址: | 25035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子 风力发电机 发电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定子风力发电机及发电系统,它由内向外依次为转轴、内定子、绕线转子、永磁转子和外定子。所述内定子和绕线转子之间为第一气隙,所述绕线转子与永磁转子之间为第二气隙,所述永磁转子和外定子之间为第三气隙。外定子与永磁转子构成外永磁同步电机,内定子、绕线转子与永磁转子构成内永磁双馈电机。本发明的优点,结构紧凑,发电量大,特别是在电网故障期间,可以显著改善风力发电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提高了发电系统稳定运行性能并降低了风电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尤其涉及一种双定子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定子和电网相连,发电机转子和风轮机同轴联结,转子绕组采用绕线结构,转子绕组通过能量可以双向流动的变流器和电网相连,调节转子励磁电流的幅值、频率、相位等参数,实现在风速变化时,保持发电机定子侧具有恒频恒压的输出,转子侧则根据不同的运行状态通过双向变流器输入或输出能量,实现变速恒频双馈并网运行。采用双馈发电机可以在风速变化时,保持定子侧输出电压和频率不变,从而可以直接并网,另外双向变流器的容量可以比发电机的容量小很多。目前双馈发电机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较复杂。因此如何提高双馈发电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简化控制系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永磁同步电机通过转动永磁体来励磁,省略齿轮箱等传动设备,使用更加简单方便。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通过全功率变流器与电网相连,为网侧提供无功功率提高了电网稳定性。风力机采用变桨距控制,可实现最大风能跟踪,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较强。该类风力发电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发电机定子与变流器相连,变流器的容量较大,直接导致风电机组成本升高且损耗大。
随着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大,其对电网的影响已经不能忽略,特别是低电压穿越能力是并网规则要求比较严格的指标之一。例如在电网故障如电压跌落时保持并网,快速向电网提供有功和无功功率支持,帮助电网电压及频率的恢复及稳定是风力发电技术研究的重点。因此需要从改变发电机本体结构上或增加硬件保护电路,来实现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并对变流器进行有效保护。
由于双定子永磁电机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等优点,而且在相同电机体积下,能够输出更高的电压和更优的电能质量,因此在风力发电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风力发电技术中要求在电网故障期间,发电机必须具备并网运行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本发明将永磁同步发电机和双馈发电机优点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可以提升单机发电量、减小转子侧变流器励磁容量和简化风电控制系统,同时提高发电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双定子风力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由内向外依次为转轴、内定子、绕线转子、永磁转子和外定子,所述内定子和绕线转子之间为第一气隙,所述绕线转子与永磁转子之间为第二气隙,所述永磁转子和外定子之间为第三气隙。内定子用支架固定在电机第二端盖上,内定子的槽中嵌放单层三相集中电枢绕组;外定子的槽中放置双层三相分布电枢绕组;永磁转子上的外层永磁体和内层永磁体均为表贴式结构,沿径向内、外层为同向充磁,并且相邻永磁体充磁方向相反。外定子与永磁转子构成外永磁同步电机,内定子、绕线转子与永磁转子构成内永磁双馈电机。
外定子固设在机壳的内壁。
绕线转子与发电机转轴固定连接。
优选地,绕线转子绕组依次连接有电刷和滑环,并通过电刷和滑环连接内永磁双馈发电机侧变流器,由内永磁双馈发电机侧变流器提供三相励磁电源。
永磁转子设置有独立轴承支撑,可以自由转动。
优选地,外定子、永磁转子、绕线转子以及内定子四者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地,绕线转子轴上连接有转轮连接轴,转轮轴套上套设有第一风轮。
外定子包括:铁心和外定子绕组;内定子包括:铁心和内定子绕组。所述内定子绕组、外定子绕组和绕线转子绕组均为三相对称交流绕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26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