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虾养殖高位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2769.8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1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高攀峰;温小娟;傅海燕;张健奕;杨少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戚东升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虾 养殖 高位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对虾养殖高位池,包括至少两个高位池单体和一个排水井,高位池单体包括方形圆角池体,方形圆角池体内设有曝气装置,且通过曝气装置能使方形圆角池体内的水体形成定向涡流以将池底废物汇集到池体中心处,在方形圆角池体底部中心处设有一漏斗形筛板,漏斗形筛板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滤孔,且在漏斗形筛板的底部开设有一开口,开口处活动连接有一能堵塞开口的堵塞件,且堵塞件在外力作用下能与开口错开使开口导通以便大尺寸废物从开口处排出,在漏斗形筛板的底部设有一管口延伸至排水井内的污水管。本发明通过曝气装置能使水体形成定向涡流进而解决排泄物在池底死角堆积的问题,且通过堵塞件与开口的配合以便将大尺寸废物顺畅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虾养殖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虾养殖高位池。
背景技术
高位池对虾养殖模式,是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因此曝气装置变得必不可少,选择正确的增氧机,能够改善水质加强养殖池内的水体循环。而普通高位池由于面积过大,一般使用水车式增氧机来提供曝气充氧,通过车叶击水、搅水,增大水与空气接触面积,加速空气中的氧气向水中溶解,形成一股定向水流,驱动水体混合。同时水车由于其体积较大,功率固定,导致无法很好的控制水体流动方向,带动池底的废物,而养殖生产一吨对虾需料约3~5吨,相当于1~1.3吨的蛋白质,但其中仅可回收0.1~0.13吨,残存的饵料,以及对虾的排泄物容易沉积在池底的死角,造成水质恶化。且高位池对虾养殖的生态系统是一种集约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其特点是结构简单,生态效率低下,缺少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与反馈机制,自净能力低下。因此高位池对虾养殖系统中,污染物的通常趋势为积累上升,系统难以发挥有效的自净功能,从而使得养殖区域污染状况越发严重。而在对虾养殖中,很多养殖户都因为对虾病害的爆发而失败,养殖过程中,对虾一旦犯病,养殖基本已宣告失败。没有对症下药,或者是投药过量或不足,都无法使对虾痊愈甚至加速其死亡,如果是使用了违禁的药品更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同时,药物也会对对虾的肝脏造成损害,甚至可能会产生抗药性,难以度过下次病害的爆发。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对于病害要重在预防而不是等发病后才治疗,这点是养殖户都明白的,但却难以做到。病害的发生与对虾体质下降和养殖水体的恶化程度有直接与间接关系,而病害防治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对虾体质,促进养殖环境的物质转换和物质能量流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减少有害物质的长期积累,从而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养成率和生产收益。许多养殖户通过投加活菌改善底质,增加换水量来改善水体环境,但维持不了几天,水质再次恶化。这和高位池的高密度养殖,投加大量的饲料,大量的对虾排泄物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现存的高位池池中的排污口设计存在问题。一般对虾养殖用的高位池,其池内排污口出只是加盖了一层防止对虾排水时被冲走的滤板,滤孔过小,在面对较大的废物,如死虾等无法排出,甚至过大的废物还会堵住滤孔,使其他废物被截留,但加大滤孔,就无法隔离对虾,致使其逃离虾池。因此,池底的废物集中到池中央的排污口处时,无法很好的去除,导致水体极易恶化,造成病害的爆发,对虾的损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虾养殖高位池,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的对虾养殖高位池中对虾的排泄物容易沉积在池底的死角,造成水质恶化,且死虾等较大尺寸废物无法很好的去除,也容易导致水体恶化,造成病害的爆发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对虾养殖高位池,包括至少两个高位池单体和一个排水井,高位池单体包括方形圆角池体,方形圆角池体内设有曝气装置,且通过曝气装置能使方形圆角池体内的水体形成定向涡流以将池底废物汇集到池体中心处,在方形圆角池体底部中心处设有一漏斗形筛板,漏斗形筛板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污排水用的滤孔,且在漏斗形筛板的底部开设有一开口,开口处活动连接有一能堵塞开口的堵塞件,且堵塞件在外力作用下能与开口错开使开口导通以便大尺寸废物从开口处排出,在漏斗形筛板的底部设有一管口延伸至排水井内的污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27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柿子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式偏心洗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