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在制备缓解、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3194.1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0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高翔;林兆宇;周达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685 | 分类号: | A61K31/685;A61P1/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施婷婷;卢亚丽 |
地址: | 210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血 磷脂 乙醇胺 18 制备 缓解 治疗 炎症 性肠病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在制备缓解、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通过增加肠道上皮屏障的稳定性,以致于缓解或治疗肠炎和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缓解肠道炎症的发生发展从而预防或治疗肠炎和炎症性肠病;具体涉及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通过增加肠道上皮屏障的稳定性,以致于缓解或治疗肠炎和炎症性肠病。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物资的日益丰富,人们的饮食也日渐精致,便随而来的是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日益提高。世界范围来看,IBD在北美以及西欧的年发病率超过10/105;在国内,IBD的年发病率从1950年的0.3/105上升到2002年的1.4/105,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累及结肠、小肠的特发性炎症性疾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炎性肠病的主要类型。克罗恩病可影响小肠、大肠、口腔、食道、胃和肛门,为非连续性全层炎症,最常累及部位为末端回肠、结肠和肛周;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炎症性肠病常伴有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腹块、贫血、发热、营养不良等征象。
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18:1为白色粉末,极难溶于水,极易溶于三氯甲烷。分子式为C23H46NO7PC23H46NO7P,化学结构式如下图(I)所示。关于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在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目前尚无报道。
目前为止,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并不明确以及有效的至于手段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最近的研究指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肠道炎症情况下,肠杆菌科的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呈现出爆发性增长;而特异性的用钨酸盐抑制大肠杆菌的增长,有益于改善肠道炎症。这些研究指出,找到有效的手段治疗炎症性肠病势在必行;而针对大肠杆菌去寻找新的炎症性肠病诊疗方法也是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的新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在制备缓解肠道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
通过秀丽隐杆线虫对于Keio单基因缺失大肠杆菌库的筛选以及小鼠实验,我们发现了大肠杆菌的blc基因存在多态性,其中基因blca251(蛋白BlcE84)与炎症性肠病呈现出相关性。之后的研究发现BlcE84蛋白是因为减少了与脂质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的结合;炎症性肠病病人粪便样品也显示出,病人肠道中的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含量显著下降。人为补充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可以逆转表达blcE84蛋白的致病性细菌(blcE84细菌)感染导致的小鼠的肠道损伤。
人为补充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20微摩尔每升,200微升每只鼠)可以逆转blcE84细菌感染导致的小鼠的肠道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小鼠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后,粪便中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显著下降;
图2为炎症性肠病病人对比正常人,粪便中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下调。
图3为补充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可以改善因为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的小鼠肠道通透性下降;
图4为补充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上调肠道屏障相关细胞连接蛋白的表达量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31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磷石膏烧制品冷却和中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裂缝错动位移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