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无线状态监测诊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3892.1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4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邵建文;骆蕾;欧阳冰;赵存彬;陈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L25/00 | 分类号: | G01L25/00;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杭州奥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72 | 代理人: | 王佳健 |
地址: | 310018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排气 污染物 检测 底盘 测功机 无线 状态 监测 诊断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无线状态监测诊断系统。本发明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计算处理单元及状态诊断反馈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基座、支架、传动滚轮、光电编码器、数显百分表、扭力信号采集模块、计时模块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被监测诊断的底盘测功机的基本信息输入、监测诊断项目选择。所述数据计算处理单元对上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所述状态诊断反馈单元针对各测量项目计算结果进行逐项状态判定,并根据判定结果调取内置专家库数据给出诊断建议。本发明在保障相关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同时,可实现底盘测功机的运转状态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分析,并根据诊断结果提供维修保养方案建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性能状态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无线状态监测诊断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是一种专用机动车检测设备,主要用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工况检测。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滚筒模拟路面,加载装置模拟加载工况,测量接近实际状态下的机动车动力性、多工况排放指标、燃油指标等各项性能指标。底盘测功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机动车生产研发企业等,是目前最重要、最常用的机动车检验检测设备。
但是,目前尚未有专用的底盘测功机状态监测诊断设备,主要通过测功机自带软件抓取设备运行时特定参数,结合操作人员经验判断设备状态,拟定校准、保养和维修方案。存在获得参数与实际工况存在较大偏差、所测参数不全、主观因素导致误判等造成设备损坏甚至报废等诸多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无线状态监测诊断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计算处理单元及状态诊断反馈单元。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基座、支架、传动滚轮、光电编码器、数显百分表、扭力信号采集模块、计时模块和控制单元。
所述传动滚轮与被测底盘测功机滚筒中心轴平行安装于同一水平轴,测试时传动滚轮与滚筒通过安装在基座上的支架与弹簧柔性紧密连接,以确保运转时两者无相对滑动或跳动。传动滚轮与光电编码器中心轴同轴安装,运转时滚筒带动传动滚轮与光电编码器同步转动,光电编码器采集实时滚筒速度信号,将数据无线传输至数据计算处理单元。
所述数显百分表通过支架与所述传动滚轮连接,进行监测诊断时,调节数显百分表位置,使数显百分表触头垂直接触于底盘测功机滚筒表面并标记初始位置,手动驱动滚筒低速均匀转动一周,取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的绝对值为径向圆跳动量,将测得的径向圆跳动量数据无线传输至数据计算处理单元。
所述扭力信号采集模块与底盘测功机机柜通讯接口连接,实时采集扭力传感器数据。通过对应关系转换,实时获取具体扭力值并无线传输至数据计算处理单元。
所述计时模块采取晶振单片机配合光电编码器计时,计时区间为不同设备类型对应的测试项目的速度区间。当光电编码器测得速度超过该项目速度区间上限值时,发送指令至晶振单片机,计时模块即开始进入计时准备阶段;当速度下降,第二次达到该上限值速度时,启动计时;速度继续下降至速度区间下限值时,计时结束。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被监测诊断的底盘测功机的基本信息输入、监测诊断项目选择,同时可实现发送控制指令。
所述数据计算处理单元对上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
所述状态诊断反馈单元针对各测量项目计算结果进行逐项状态判定,并根据判定结果调取内置专家库数据给出诊断建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解决了由测试方法不科学导致的数据与实际工况存在较大偏差、所测参数不全等问题;规避由操作人员主观因素导致误判造成设备损坏甚至报废等诸多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38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