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综合管廊抗震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4745.6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6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郭红敏;周建华;倪文龙;戴源;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3;E02D29/045;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21512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综合 抗震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抗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标准段和非标准段;对标准段采用反应位移法进行受力分析;对非标准段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受力分析结果确定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抗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标准段和非标准段包括: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判断周围地层分布是否均匀、规则,判断该段管廊是否具有对称轴,判断长宽比或高宽比是否均大于3,如上述条件均满足,则为标准段,如没有均满足,则为非标准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抗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位移法计算受力具体包括:建立标准段的二维有限元模型,输入土体参数,根据反应位移法计算标准段各部位的受力状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抗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程分析法进行受力分析包括:建立非标准段的二维有限元模型,输入地震波参数和土体参数,根据时程分析法计算节点段的受力状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抗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波参数包括至少两组实际强震记录和至少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抗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波的输入方向为水平横向,输入位置为模型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抗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公式对所述实际强震的加速度幅值进行调整,其中a′(t)为调整后地震加速度时程;a′max为调整后地震加速度峰值;amax为原记录的地震加速度峰值;a(t)为原记录的地震加速度时程。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抗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标准段的二维有限元模型的侧面人工边界距管廊的距离不小于3倍水平有效宽度,所述非标准段的二维有限元模型的地面人工边界取至设计地震作用基准面且距管廊的距离不小于3倍管廊竖向有效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未经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474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变蓄能式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学生管理的安全记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