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与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4921.6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7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景;孙辉;柳朝华;徐旭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H04L12/4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曹廷廷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监控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与监控系统,所述测试与监控系统包括测试系统与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能够实时获取所述测试系统发出的测试指令信息和测试样品反馈的测试状态信息,因此,可以减少数据处理的节点,保证试验数据的可信度,避免了测试数据泄露或者丢失;另外,所述监控系统还能够获取测试样品的标记信息和测试环境信息,因此,有利于最终数据的分类记录和分析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类产品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与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类产品的零部件依靠CAN总线实现相互之间的通讯和交互。CAN支持分布式控制和分时控制,允许网络中的各个节点根据总线访问优先权采用无损结构的逐位仲裁的方式竞争向总线发送数据。
图1所示是一种典型的电子类产品零部件的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台架11和台架上位机12,测试台架11给测试样品13提供测试环境(包括提供电能),台架上位机12与测试样品13建立基于CAN通讯协议的一对一通讯。测试样品13接收测试台架11发送的工作指令,而测试台架11接收测试样品反馈的工作状态。通过数据交互,可以实现按照设计工况设定产品的工作状态,同时还可以在测试台架上位机本地记录和监控产品的运行状态,判断其是否符合预期。
现有的电子类产品零部件测试的实时远程监控,通常通过台架上位机12向服务器终端发送运行数据实现的远程监控,如图2所示,这种方式使用网络协议,无需借助CAN总线。由于台架上位机12端会接收到所有测试数据,既包含CAN总线能够覆盖到的控制指令和产品状态反馈的信息,还包含环境控制设备对样品所处环境信息的反馈信息,因此,该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监控系统能够获取到所有的测试数据。同时,包含在CAN上的产品的运行数据在台架上位机本地进行解码,服务器终端14接受到的是解码后的信息,可以方便服务器终端进行数据的分析。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远程监控的实现方式也存在一些缺陷:1)测试样品的运行数据经过台架上位机处理后发送,由于数据处理过程不可控(存在被人为增加数据筛选功能的风险),当在委托实验时,数据的可信度下降;2)部分台架上位机软件由于已被封装,往往面临改造难度大,改造成本高的问题;3)由于CAN报文的解码在台架上位机本地进行,如果在数据从台架上位机传递到服务器终端的过程中不增加新的加密算法,则明文信息容易被截获,造成信息泄露;4)台架上位机本质是一台电脑,存在被网络攻击、病毒攻击的问题,增加了信息泄露、信息丢失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与监控系统,以解决在对电子类产品的零部件进行测试时,远程得到的数据可信度不高以及测试数据容易泄露或丢失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与监控系统,包括:测试系统和监控系统;其中,
所述测试系统被配置为,给测试样品创建测试环境,以报文的形式发送测试指令和接收所述测试样品反馈的测试状态信息,以及将所述测试样品的标记信息及测试环境信息以报文的形式发送给所述监控系统;
所述监控系统被配置为,获取代表所述测试指令信息的第一类报文和代表所述测试状态信息的第二类报文,并按预设的通用规则对接收到的代表所述标记信息的第三类报文进行解析以得到所述标记信息,再根据所述标记信息选择匹配的解码文件对所述第一类报文、所述第二类报文以及接到的代表所述测试环境信息的第四类报文进行解析以得到所述测试指令信息、所述测试状态信息和所述测试环境信息,进而对全部解析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可选的,在所述的测试与监控系统中,所述测试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和所述测试样品之间通过一总线分别进行通讯。
可选的,在所述的测试与监控系统中,所述监控系统包括报文转发设备和服务器终端;其中,
所述报文转发设备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总线读取所述第一类报文和所述第二类报文,以及通过所述总线接收所述测试系统发送的所述第三类报文和第四类报文,并将所述第一类报文、所述第二类报文、所述第三类报文及所述第四类报文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49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