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豆粕水解液高密度培养副干酪乳杆菌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5123.5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6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熊晓燕;李洋;王冠;张茜茜;周樱;詹志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华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225 |
代理公司: | 湖北天领艾匹律师事务所 42252 | 代理人: | 程明 |
地址: | 438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豆粕 水解 高密度 培养 干酪 杆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豆粕水解液高密度培养副干酪乳杆菌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甘油管菌种进行划线得到单菌落,单菌落在种子培养基上进行种子培养并保藏;S2:将S1中保藏的甘油管接种于活化培养基上,静置培养形成一级种子液;S3:吸取一定量的一级种子液接到种子扩大培养基上,静置培养形成二级种子液;S4:将二级种子液接入含有豆粕水解液的发酵培养基中厌氧发酵,得到副干酪乳杆菌发酵液。本发明提出的培养副干酪乳杆菌的方法是采用豆粕水解液作为氮源,替代或减少酵母粉等昂贵氮源的用量,降低副干酪乳杆菌的生产成本;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发酵条件,能从发酵液中获得高浓度副干酪乳杆菌,同时发酵液中无不溶性物质,便于浓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豆粕水解液高密度培养副干酪乳杆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副干酪乳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种益生菌,对维持动物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幼龄动物的肠道保健和疾病的防疫和治疗上有突出的表现。许多企业将其制成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研究表明:副干酪乳杆菌不仅对很多细菌有拮抗作用,有的菌株还可抑制酵母及霉菌的生长。Nemcova等报道L.paracasei可显著降低刚断奶幼猪体内梭菌属和肠杆菌的数量。Schwenninger等用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paracaseisubsp.paracasei和詹氏丙酸细菌Propionibacteriumjensenii的混合培养物添加到酸奶中,在6℃下也能够有效抑制酵母腐败菌、霉菌等的生长。在副干酪乳杆菌生产过程中,培养基的配方及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发酵液中的活菌数量。
传统副干酪乳杆菌生产方法中,发酵液中的副干酪乳杆菌总菌数不高,用于生产的发酵培养基中常用玉米粉、豆饼粉来当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和氮源,由于玉米粉、豆饼粉水溶性不好,一方面不利于微生物利用,另一方面发酵液残留的这些不溶性成分,会引起后处理困难,使得副干酪乳杆菌生产成本较高。又或者采用酵母膏及酵母浸粉这类昂贵氮源,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豆粕水解液高密度培养副干酪乳杆菌的方法,解决现有副干酪乳杆菌制备成本高,发酵液残留不溶性成分造成后期处理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豆粕水解液高密度培养副干酪乳杆菌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甘油管菌种进行划线得到单菌落,再将得到的单菌落在种子培养基上进行种子培养,并保藏;
S2:取S1中保藏的甘油管接种于活化培养基上,静置培养形成一级种子液;
S3:吸取一定量的一级种子液接到种子扩大培养基上,静置培养形成二级种子液;
S4:将二级种子液接入含有豆粕水解液的发酵培养基中厌氧发酵,得到副干酪乳杆菌发酵液。
进一步的,S1中在甘油管菌种的斜面培养基上划线得到单菌落,所述斜面培养基包括如下体积百分比组分:葡萄糖0.5-1%、酵母浸粉0.5-1%、胰蛋白胨0.5-1%、牛肉浸粉0.2-1%,硫酸镁0.01-0.02%、硫酸锰0.005-0.008%、乙酸钠0.5-0.1%、柠檬酸铵0.2-0.5%、磷酸氢二钾0.2-1%、吐温-80 0.1-0.5%、琼脂粉1.5%、余量为水。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培养基的制备过程为:将葡萄糖、酵母浸粉、胰蛋白胨、牛肉浸粉、硫酸镁、硫酸锰、乙酸钠、柠檬酸铵、磷酸氢二钾、吐温-80、琼脂粉及水按配方称取混合溶解,制成培养液,加热升温灭菌一定时间后,分装至平板中,待冷却放入37℃培养箱过夜培养,选出无杂菌平板放入4℃冰箱待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华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华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51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