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均温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75141.3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6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训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训忠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6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知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7 | 代理人: | 吴焕芳;杨勇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温板 装置 | ||
1.一种均温板装置,适于热耦合于热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板部、位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内表面的第一毛细结构及凸出所述内表面且环绕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一侧墙,其中所述热源适于接触所述第一板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作为液体信道;
第二壳体,迭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且包括第二板部、凸出于所述第二板部的多个支撑柱及凸出所述第二板部且环绕所述多个支撑柱的第二侧墙,其中多条蒸汽通道形成于所述多个支撑柱之间,所述多个支撑柱朝向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且所述第一侧墙接合于所述第二侧墙;
第二毛细结构,配置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及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多个支撑柱之间;以及
第三毛细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内表面在对应于所述热源的区域,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包括形成于多道凸条之间的多个沟槽,且所述第三毛细结构填入于在对应于所述热源的区域内的多个所述沟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为由多条线材所编织的网状结构、非编织的网状结构或发泡金属层,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包括多个孔洞,所述第三毛细结构填入于在对应于所述热源的区域内的多个所述孔洞与多个所述沟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具有对应于所述热源的开口,所述第三毛细结构填入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在对应于所述热源的区域内的多个所述沟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具有对应于所述热源的凹腔,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位于所述凹腔的外侧,所述第三毛细结构填入于所述凹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温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为由多条线材所编织的网状结构、非编织的网状结构或发泡金属层,且包括多个孔洞,所述第三毛细结构填入于在对应于所述热源的区域内的多个所述孔洞与所述凹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温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具有对应于所述热源的开口,所述第三毛细结构填入所述开口与所述凹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柱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第二板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柱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柱及多个第二支撑柱,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柱的形状不同于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柱的形状,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柱配置在对应所述热源的部位,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柱旁且沿着轴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柱的一部分配置在对应所述热源的部位,所述多个支撑柱的另一部分以所述一部分为中心呈放射状地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柱包括多个矩形柱、多个锥型柱、多个梯形柱、多个圆柱或多个不规则形柱。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包括多个沟槽,所述多个沟槽的至少部分呈放射状地排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毛细结构包括金属粉末或无编织的金属丝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训忠,未经王训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514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