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发动机尾气中颗粒物排放量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75861.X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6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姚鹏;吴倩;祖雷;王博文;王鸣宇;桑健;李轶;马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G01N1/14;G01N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04 | 代理人: | 李波;王颖慧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发动机 尾气 颗粒 排放量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检测发动机尾气中颗粒物排放量的系统,包括:
取样装置,与发动机的尾气排放管路连接,用于吸取所述尾气排放管路中的尾气;
颗粒物捕集装置,与所述取样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尾气中的颗粒物进行捕集;
第一恒温装置,布置于所述颗粒物捕集装置上,用于控制所述颗粒物捕集装置中捕集的颗粒物的释放或氧化;以及
颗粒物检测装置,与所述颗粒物捕集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颗粒物进行处理和检测,以确定所述颗粒物的排放量,其中所述颗粒物检测装置包括:
反应器,与所述颗粒物捕集装置连接,用于对流经的颗粒物进行化学反应,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以及
二氧化碳传感器,与所述反应器连接,用于感测流经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颗粒物捕集装置包括过滤器,与所述取样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尾气进行过滤,以捕集所述尾气中的所述颗粒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反应器包括:
氧化催化器,用于对所述颗粒物进行催化氧化反应;以及
第二恒温装置,布置于所述氧化催化器上,用于控制所述氧化催化器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取样装置包括:
取样管,其一端插入到所述尾气排放管路中,其另一端与所述颗粒物捕集装置连接;以及
第一阀门,布置于所述取样管上,用于控制所述取样管的开度;
气体流量计,布置于所述尾气排放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尾气排放管路中的尾气排放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所述取样装置进一步包括:
空气进气管,其一端用于吸取外界空气,其另一端与所述取样管的所述另一端连接,并使所述外界空气与所述取样管中的所述尾气混合;
第二阀门,布置于所述空气进气管上,用于控制所述空气进气管的开度;以及
第一气体流量控制器,布置于所述空气进气管上,用于检测和控制所述空气进气管中的空气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第二气体流量控制器,与所述颗粒物检测装置连接,用于检测和控制流经所述颗粒物捕集装置和所述颗粒物检测装置的气体流量;以及
抽气装置,与所述第二气体流量控制器连接,用于提供所述系统内气体流动的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至少与所述取样装置、所述颗粒物检测装置连接,用于控制各装置的运行,并根据相关数据对所述颗粒物进行定量分析。
8.一种检测发动机尾气中颗粒物排放量的方法,包括:
将取样装置与发动机的尾气排放管路连接,以吸取所述尾气排放管路中的尾气;
将颗粒物捕集装置与所述取样装置连接,并对所述尾气中的颗粒物进行捕集;
将第一恒温装置布置于所述颗粒物捕集装置上,以控制所述颗粒物捕集装置中捕集的颗粒物的释放或氧化;以及
将颗粒物检测装置与所述颗粒物捕集装置连接,以对所述颗粒物进行处理和检测,以确定所述颗粒物的排放量,其中所述颗粒物检测装置包括反应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反应器与所述颗粒物捕集装置连接,以对流经的颗粒物进行化学反应,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以及
将二氧化碳传感器与所述反应器连接,以感测流经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586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