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距虾脊兰野外回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6084.0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9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田敏;王彩霞;张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洪珊珊;王玲华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距虾脊兰 野外 回归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距虾脊兰野外回归方法。本发明通过组织培养的无距虾脊兰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大,克服了野外萌发率极低的现状,从种子转化到再生植株的时间极短,确定了适宜无距虾脊兰野外回归的林分环境,提高了无距虾脊兰野外回归的存活率。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距虾脊兰野外回归方法,属于濒危植物保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距虾脊兰为兰科虾脊兰属,是中国特有种。无距虾脊兰于1951年首次在浙江省临安西天目山境内发现并命名,其模式标本即采自西天目山。其它分布地仅限于江西武宁、福建崇安及沙县、贵阳及梵净山等地。《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虾脊兰属植物全部列为濒危或濒临灭绝等级,2015年专家对中国虾脊兰属的生存状况重新进行了评估,明确了无距虾脊兰的濒危等级为极危。无距虾脊兰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其总状花序上疏生数朵淡紫色小花,典雅清秀,植株飘逸挺拔。无距虾脊兰野生种群的繁育能力低下,其种子细小,野外萌发率极低,实生苗少,对种群的更新和维持贡献较小。其自然种群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但每个基株的分株一般只有1~2个,自然繁殖系数较低,当母株受到侵害时,直接影响到种群数量的稳定性,小的种群存在随时灭绝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无距虾脊兰野生种群有性繁殖能力低下、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无距虾脊兰种苗野外回归的技术,提高了无距虾脊兰野生回归的存活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无距虾脊兰野外回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人工授粉及蒴果选择
对野外处于盛花期的无距虾脊兰开花植株进行人工授粉,采摘授粉后合适胚龄的幼果;
(2)无菌播种
取出幼果中的种子,将种子抖落在基础MS培养基表面发育形成原球茎;
(3)种苗繁育
将原球茎再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获得无菌萌发植株,在壮苗培养基上进行壮苗培养,培养获得无菌瓶苗;
(4)种苗的移栽驯化
选取健壮的无菌瓶苗,将小苗移栽于育苗盘中,在温室大棚中进行驯化栽培获得回归苗;
(5)回归生境选择与栽植
选择与原生境相似或邻近的林分环境栽培定植回归苗。
本发明通过人工授粉,将种子在基础MS培养基生成原球茎,再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获得无菌萌发植株,解决了无距虾脊兰发芽力低等缺点,壮苗后经过温室大棚中进行驯化栽培,获得长势良好的回归苗,并选择在与无距虾脊兰原生境相似或邻近的林分环境进行栽植,继而提高了无距虾脊兰存活率,达到了野外回归的效果。
上述一种无距虾脊兰野外回归方法中,所述步骤(2)培养基的成分为MS+30g·L-1蔗糖+8.0g·L-1琼脂,pH=5.8。无距虾脊兰花种子极细,种子内仅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胚,发芽力很低,加之种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规方法播种不能萌发,故需要人工培养基来供给养分,才能萌发,MS培养基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是较稳定的离子平衡溶液,它的硝酸盐含量高,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合适,能满足种子萌发的营养和生理需要。
上述一种无距虾脊兰野外回归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增殖培养基成分为:MS+1.0mg·L-16-BA+0.05mg·L-1NAA,pH=5.8。较高浓度的6-BA和较低浓度NAA的配比可加快原球茎的增殖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60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