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6936.6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7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睿;雷剑梅;张皓然;张柏年;孙欣萌;耿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凯瑞质量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H04B17/345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李鑫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智能 汽车 电磁 性能 测试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联系统部分;或者包括网联系统部分,以及智能系统部分和电磁骚扰部分中的至少一者;
所述网联系统部分包括设置于电波暗室外的具有不同独立工作频段的通信综测仪和/或卫星信号发生器,所述通信综测仪,卫星信号发生器的第一信号端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所述通信综测仪,卫星信号发生器的第二信号端分别与电波暗室内的对应天线连接;位于电波暗室内的被测车辆上设置有网联测试终端;
所述网联测试终端的输出端与电波暗室外的数据采集器连接,或者网联测试终端通过天线传输信号实现与通信综测仪的无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综测仪通过第一滤波器与其对应的天线连接,卫星信号发生器通过第二滤波器与其对应的天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系统部分包括:
设置于电波暗室内的雷达目标模拟器、视频播放设备;以及
在电波暗室内的被测车辆上设置的毫米波雷达和ADAS摄像头,所述毫米波雷达接收雷达目标模拟器发出的不同模拟工况下的回波信号,被测车辆的ADAS摄像头采集视频播放设备播放的与所述回波信号的模拟工况同步的道路场景图像;
所述雷达目标模拟器、视频播放设备、ADAS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均与电波暗室外的控制器通过信号传输模块实现双向通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包括位于电波暗室内的电光转换模块和位于电波暗室外的光电转换模块,所述电光转换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通过光纤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骚扰部分包括电波暗室外的射频信号源,所述射频信号源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射频信号源的信号输出端与EMS功放连接,所述EMS功放的输出端与电波暗室内的EMS天线连接。
6.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电磁抗扰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骚扰测试步骤:
雷达目标模拟器仅产生模拟目标的雷达回波,所述雷达回波不包括信道干扰,利用雷达目标模拟器激活车载毫米波雷达;
视频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模拟的道路交通场景,用以激活车载ADAS摄像头;
通信综测仪、卫星信号模拟器模拟V2X信号和卫星信号,所述V2X信号和卫星信号中不包括信道干扰;
雷达目标模拟器、视频播放装置、通信综测仪、卫星信号发生器由控制器同步地进行交通场景模拟,激活汽车智能网联功能,进行电磁抗扰度测试。
7.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电磁抗扰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信道抗干扰的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雷达目标模拟器产生模拟目标的雷达回波,所述雷达回波包含信道干扰,利用雷达目标模拟器激活车载毫米波雷达;
视频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模拟的道路交通场景,用以激活车载ADAS摄像头;
通信综测仪、卫星信号模拟器模拟V2X信号和卫星信号,通信综测仪产生的通信信号包含信道干扰,卫星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卫星信号包含了信道干扰;
雷达目标模拟器、视频播放装置、通信综测仪、卫星信号发生器由控制器同步地进行交通场景模拟,激活汽车智能网联功能,进行电磁抗扰度测和信道干扰测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创建信道干扰的步骤:
获取与多个模拟环境目标对应的不同现实场景下的雷达回波信号,作为包含信道干扰的雷达回波;
获取不同道路场景和多个模拟环境目标对应的不同现实场景的V2X信号作为包含信道干扰的通信信号;
获取不同道路场景对应的不同现实场景的卫星信号作为包含信道干扰的卫星信号。
9.如权利要求5-7之一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施加电磁骚扰的步骤:
电磁骚扰通过对车辆进行车外辐射施加或者通过射频源回放道路中采集的骚扰源施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凯瑞质量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凯瑞质量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693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光热水蒸发的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液压油箱、旋挖钻机及报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