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77229.9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7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韩旭;冯福平;严茂森;丛子渊;刘圣源;张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曹爱华 |
地址: | 163319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的是CO2‑水‑岩反应作用下隔层微观封闭性动态评价方法,它包括:将化学反应引起的隔层岩石孔隙度变化归因于矿物参加化学反应的体积变化量,得出变化后的单个矿物的体积变化量,得到由化学反应引起的隔层岩石孔隙度;通过单个岩石参考单元基质渗透率的变化量与隔层岩石孔隙度的变化、孔隙中值半径随隔层岩石反应后渗透率变化的关系、隔层的突破压力与孔隙中值半径的关系,得到注CO2后由溶蚀作用引起的隔层岩石孔隙度、渗透率动态变化与突破压力变化的关系;将注CO2后隔层的突破压力结果换算成等效气柱封闭高度;根据已有的封隔气柱高度划分标准对隔层微观封闭性等级进行评价。本发明准确地反映隔层对CO2的实际封堵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隔层微观封闭性评价技术,具体涉及的是CO2-水-岩反应作用下隔层微观封闭性动态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号召,CO2埋存规模不断扩大,CO2的驱油及埋存对地层完整性的影响受到重点关注。在诸多环境因素中,水化学作用对地层岩石的侵蚀是影响地层完整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研究CO2能否安全埋存不可忽略的问题。
现阶段国内外对于地层完整性的评价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储气库角度出发,通过以储集层条件和地层水环境为评价指标来评价地层的储气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评价隔层的构造完整性和宏观密封性来判断地层对气体的封堵能力,且仅涉及到扩散相和水溶相CO2逃逸等方面的问题,并未从化学机理的角度来研究隔层的封闭性。其评价方法大部分为基于统计学的多因素评价法,例如模糊评价法或加权分析法,其缺点主要在于,在进行评价时主观因素占比较高,精确度较低,适用于解决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问题,而针对隔层的微观封闭机理,此方法不再适用;或综合利用隔层岩石的沉积环境、测井资料、孔隙结构参数、室内实验测定参数等数据,分别建立隔层完整性评价标准。以上隔层封闭能力分类评价方法仅适用于不存在地层反应的稳定性气体,并未考虑到CO2侵入后化学反应对隔层微观结构的影响,难以在长时间封存条件下准确评价隔层的微观封闭性。目前对于CO2埋存条件下隔层微观封闭性研究主要侧重于地层封闭能力的总结,即利用有限的岩石样品的突破压力、渗透率、孔隙度、比表面积及微孔隙结构等微观参数来评价隔层封堵气体的能力,而鲜有针对隔层化学反应后的突破压力计算,也未考虑CO2-水-岩石反应对隔层岩石物性的影响,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隔层对CO2的实际封堵能力和CO2埋存后隔层封闭性的保持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CO2-水-岩反应作用下隔层微观封闭性动态评价方法,这种CO2-水-岩反应作用下隔层微观封闭性动态评价方法用于解决目前技术中尚无针对CO2-水-岩反应条件下隔层微观封闭性的评价方法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CO2-水-岩反应作用下隔层微观封闭性动态评价方法:
步骤1、将化学反应引起的隔层岩石孔隙度变化归因于矿物参加化学反应的体积变化量,每种矿物的体积分数均由于微小反应而改变,隔层岩石孔隙度在计算的每一个时间步长内都不断变化;利用单个矿物摩尔体积乘以反应速度乘以反应时间得出变化后的单个矿物的体积变化量:
φj,i,t+Δt=φj,i,t+Vj×rj,i,t+Δt×Δ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72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营销展示柜
- 下一篇:一种火势稳定的升降集成灶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