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喷桩与沉入式大直径圆筒组合式围堰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7440.0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1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肖忠;刘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46 | 分类号: | E02D5/46;E02D1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喷桩 沉入式大 直径 圆筒 组合式 围堰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种旋喷桩与沉入式大直径圆筒组合式围堰的施工方法,所述组合式围堰的基本组成单元包括大直径圆筒和筒间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大直径圆筒下方设置有旋喷桩,施工方法如下:预制钢筋混凝土大直径圆筒,整体出运,浮运至施工地点;下沉至指定深度;在大直径圆筒顶面安装旋喷桩施工平台,安放旋喷桩机和注浆泵机,施工旋喷桩,使大直径圆筒和旋喷桩形成一个整体。本发明具有承载力好施工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领域,具体为围堰工程
背景技术
大直径圆筒结构(如:带有宽榫槽装置的钢圆筒,公开号:CN104099940A)受力特性好,施工便捷,作为围堰结构有一定优势。然而,当地基土较软弱时,需要采用入土深度较深的沉入式大直径圆筒结构,施工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在圆筒结构的应用中,通常需要筒内回填以增大结构刚度等,但回填物自重过大时会影响圆筒结构的承载力。现有圆筒结构围堰中,有的采用钢圆筒和混凝土圆筒组合(一种可分离墩式围堰,公开号CN107130621A),此时结构的整体性无法保证,且水深较大时施工较为困难;旋喷桩法是用高压喷射水泥浆以加固地基的方法,在淤泥质土、砂土、碎石土等地质条件下都有良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大直径圆筒结构施工快、适合深水条件的优点和旋喷桩在地基处理中的优势结合起来,提出一种适用于深水条件和软弱地基、施工便捷的新型围堰结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旋喷桩与沉入式大直径圆筒组合式围堰,其基本组成单元包括大直径圆筒和筒间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大直径圆筒下方设置有旋喷桩,其施工方法如下:
(1)预制钢筋混凝土大直径圆筒,整体出运,浮运至施工地点;
(2)下沉至指定深度;
(3)在大直径圆筒顶面安装旋喷桩施工平台,安放旋喷桩机和注浆泵机,施工旋喷桩,使大直径圆筒和旋喷桩形成一个整体;
(4)接着安装止水结构。
我国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以及浙、闽沿海地区都广泛分布着软土地基,厚度几米到几十米不等,而在软土地基上修建传统围堰结构往往需要采用换填、打设砂桩等大规模的地基处理,地基处理工期长、造价高,且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旋喷桩与沉入式大直径圆筒组合式围堰结构中,沉入式大直径圆筒可挡水、挡土,筒间止水结构增强结构的水密性,旋喷桩保证地基承载力和结构的稳定;这种结构承载特性好,施工速度快,材料用量小,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旋喷桩与沉入式大直径圆筒组合式围堰结构剖面图
图2旋喷桩与沉入式大直径圆筒组合式围堰结构外观图
附图说明如下:1为凹耳,2为大直径圆筒,3为旋喷桩,4为凸耳。
具体实施方式
旋喷桩与沉入式大直径圆筒组合式围堰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由大直径圆筒2、筒间止水结构和旋喷桩3组成。大直径圆筒结构提供直立的挡水结构,其自重轻、结构尺寸大、受力均匀、耐久性好;相邻筒之间通过凸耳4和凹耳3相互连接。筒间止水结构可采用与格形钢板桩类似的止水结构,其作用为挡水、增强结构的水密性;旋喷桩的作用为增强地基承载力并提高结构稳定性。
旋喷桩与沉入式大直径圆筒组合式围堰结构的主要施工工序如下:在陆上预制钢筋混凝土大直径圆筒结构,整体出运,浮运至施工地点,下沉至指定深度;然后在大直径圆筒顶面安装旋喷桩施工平台,安放旋喷桩机和注浆泵机,施工旋喷桩,使大直径圆筒和旋喷桩形成一个整体;接着安装止水结构;最后抽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74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