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基土壤重金属钝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9575.0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7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于方明;李艺;韦汶言;刘可慧;李春明;官晓金;唐舒婷;林嘉敏;辛梅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B09C1/08;A01B79/02;C09K101/00;C09K10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重金属 钝化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基土壤重金属钝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的磷基重金属钝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适量在60℃下烘干的壳聚糖粉末,溶解于乙酸中,制得壳聚糖质量百分数为4‑8%的壳聚糖‑乙酸混合液;将硝酸钙和磷酸二氢钾按照质量比10∶1‑10∶4混合后,加入到壳聚糖‑乙酸混合液中,并搅拌使其溶解后,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使固体析出;静置8‑14h后,用蒸馏水清洗析出固体至中性,烘干后研磨至80目粉末,制得磷基重金属钝化剂。本发明涉及的磷基土壤重金属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镉和铅的钝化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镉和铅的有效态含量。本发明涉及的磷基重金属钝化剂的原料丰富,使用方法简单,可应用于镉‑铅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基土壤重金属钝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土壤作为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的受体,其污染形势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严峻,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由于重金属具有极强的生物毒性,一旦进入土壤不容易被清除,会直接影响农产品安全进而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目前,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普遍成本高且易破坏土地结构,生物修复由于周期长、效率低而很少被采用。相较之下,钝化稳定技术因简便、成本低、修复快而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根据钝化剂的性质,可将钝化剂分为无机类(石灰、赤石、金属氧化物等)、有机类(堆肥、城市污泥、动物粪便)、微生物类(还原类菌、菌根等与其他钝化剂复合使用)和复合类。石灰类钝化剂虽然是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钝化剂,但石灰钝化剂是典型的的碱性钝化剂,使用效果受土壤pH影响较大,长期施用石灰还可能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著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和养分流失;赤石的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费用低,但其本身含有放射性元素和重金属,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同样,动物粪便中也会含有重金属,会造成二次污染;堆肥化过程仍存在重金属钝化率不高的问题;微生物类钝化剂由于技术上的难度未得到广泛应用;复合类钝化剂虽有叠加钝化效果,但会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显著的影响。由此可见,这些钝化剂都存在各自的不足之处。
相较之下,磷酸盐是一种廉价的的矿质盐。在土壤中加入磷酸盐后,可促使重金属从有效态向残渣态转化,将土壤重金属离子转化为稳定的磷酸盐沉淀,已有研究证明磷酸盐对多种重金属有良好的固定作用,尤其是对铅的治理具有很好的效果。另外,磷作为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向土壤中施加含磷物质,一方面能促进植物对镉的吸收和积累,另个一方面还有益于植物的生长。因此,以磷酸盐为主要材料,并对其进行改性,开发磷基钝化剂,既能给农田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又能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钝化修复材料,将对农田土壤的污染修复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针对磷基材料的特性和适用范围,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农作物增产相结合,以高含磷矿物材料为原料,以磷的固定作用为手段,在深入解析磷酸盐钝化剂对重金属的钝化、稳定化与抑制机理基础上,开发对多种重金属具备吸附、沉淀与生物抑制功能且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长效磷基土壤重金属钝化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钝化剂存在诸多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理重金属污染的钝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制备的磷基钝化剂对于镉-铅复合污染土壤的重金属钝化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可以有效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镉和铅的有效态含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磷基土壤重金属钝化剂的制备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适量壳聚糖粉末,置于60℃下烘干6h,冷却后待用;
步骤二,取适量体积分数为2%的乙酸溶液;
步骤三,按照重量百分比含量,将步骤一中所获得的壳聚糖粉末(4-8%)溶于步骤二中所获得的乙酸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澄清透明的壳聚糖-乙酸混合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未经广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95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