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碳可逆保护的胺类化合物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9741.7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4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牛;张波;赵晓礼;李肖肖;田雨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J9/08 | 分类号: | C08J9/08;C08G18/32;C08G18/28;C08L75/04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可逆 保护 化合物 应用 | ||
1.二氧化碳可逆保护的胺类化合物作为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化学发泡剂的应用;
所述二氧化碳可逆保护的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式I、式Ⅱ、式Ⅲ、式IV、式Ⅴ中的一种:
式I、式Ⅱ、式Ⅲ和式IV中,n、m、p和q均为整数,1≤n≤20,1≤m≤10,1≤p≤20,1≤q≤20,R为CH2或CH2CH2,R1为CH2CH(CH3)或CH2CH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可逆保护的胺类化合物作为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化学发泡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2≤n≤15,1≤m≤5,1≤p≤10,1≤q≤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可逆保护的胺类化合物作为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化学发泡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2≤n≤10,1≤m≤3,1≤p≤5,1≤q≤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二氧化碳可逆保护的胺类化合物作为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化学发泡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二氧化碳可逆保护的胺类化合物加入到NCO含量为3%-9%的聚氨酯预聚体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匀泡剂混合均匀,再加入小分子二醇扩链剂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的混合物转移到80-200℃的模具内,自由发泡,得到聚氨酯泡沫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碳可逆保护的胺类化合物作为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化学发泡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均匀的搅拌速度均为1000-5000rpm,二氧化碳可逆保护的胺类化合物与聚氨酯预聚体的混合时间为5-30min,加入匀泡剂的混合时间1-10min,加入小分子二醇扩链剂的混合时间为1-5min,加入催化剂的混合时间为1-5mi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碳可逆保护的胺类化合物作为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化学发泡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可逆保护的胺类化合物和聚氨酯预聚体的质量比为(2.925-7.822):20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碳可逆保护的胺类化合物作为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化学发泡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匀泡剂为B8或L64,匀泡剂和聚氨酯预聚体的质量比为(6-10):20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碳可逆保护的胺类化合物作为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化学发泡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二醇扩链剂为1,4丁二醇,小分子二醇扩链剂和聚氨酯预聚体的质量比为(4.671-8.41):20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碳可逆保护的胺类化合物作为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化学发泡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DB40、三乙胺或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剂和聚氨酯预聚体的质量比为(0.2-0.6):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974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