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接头及其连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80199.7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4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增林;孙德旭;马珍福;王鹏;罗杨;张凯;王鹏飞;崔玉海;谭云贤;李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15/24 | 分类号: | H02G15/24;H02G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牟炳彦 |
地址: |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接头 及其 连接 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电缆接头及其连接方法,包括偏心管,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油管,所述偏心管的侧面开设有U型缺口;密封部,固定连接于所述U型缺口中,所述密封部的两侧分别穿入有电缆,电缆的缆芯在密封部的内部铰接;其中,所述密封部包括:密封短节,其内部开设有一空腔,空腔的两端分别加工有内螺纹;接头,其内部具开设有通孔,所述接头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密封短节的两端;卡套,其为圆锥状,卡套中直径较小的一端卡入到所述通孔内部,直径较大的一端露在所述接头远离密封短节端面的外部;压头,其与所述接头通过螺纹连接;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目前油田水井所使用的电缆在连接时存在的易磕碰,易断开,密封性差以及捆绑过程复杂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水井电缆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接头及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油田水井使用的电缆主要用于井下信号的传输、井下设备供电及内部缆芯的保护,电缆端面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缆芯、绝缘层、屏蔽层、钢管层,在现场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电缆尺寸长度限制、磕碰断脱、弯压断裂的影响,需要对电缆进行重新对接。
目前电缆连接的方式为,将两段电缆缆芯进行铰合,使用胶带进行绝缘密封,再将铰合后的电缆通过油管卡子捆绑在油管本体上和油管一起下井。该连接方式主要存在问题是:1、电缆下井过程中,油管卡子易与套管发生碰撞,导致卡子断脱使铰合连接的电缆断开;2、缆芯外部采用绝缘胶带,一旦有水滴渗入到胶带内部将导致信号短路,因此不能起到良好的防水和隔绝空气的作用,为后期工作留下安全隐患;3、油管卡子捆绑过程复杂,同时装拆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接头及其连接方法,目的是解决目前油田水井所使用的电缆在连接时存在的易磕碰,易断开,密封性差以及捆绑过程复杂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接头及其连接方法,包括偏心管,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油管,所述偏心管的侧面开设有U型缺口;密封部,固定连接于所述U型缺口中,所述密封部的左右两侧分别穿入有电缆,两根所述电缆的缆芯在所述密封部的内部铰接;其中,所述密封部包括:密封短节,其内部开设有一空腔,所述空腔的两端分别加工有内螺纹;接头,其内部具开设有通孔,其两端加工有外螺纹,所述接头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密封短节的两端;卡套,其为圆锥状,所述卡套中直径较小的一端卡入到所述通孔内部,直径较大的一端露在所述接头远离密封短节端面的外部;压头,其上加工有内螺纹,所述压头与所述接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压头的内端面与所述卡套直径较大的端面相贴合,所述压头的端面上开设有孔。
作为优选,所述接头与所述密封短节通过锥形细牙螺纹相连接。
作为优选,两根所述电缆上位于密封短节内的两根缆芯铰合部分,其外侧边从内至外依次粘接有绝缘胶带和热塑套。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短节的内腔内壁与所述热塑套之间填充有密封硅脂。
作为优选,所述偏心管的外侧径向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中安装有压片,所述压片沿着弧形槽将密封短节压紧在U型缺口内,所述压片上安装有铆钉,所述压片通过铆钉固定在所述弧形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偏心管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油管,所述偏心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片,所述弹片的内表面设置有凸块,所述油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凸块卡入到所述凹槽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偏心管两端的外侧边上固定连接有锥形台,所述锥形台的外侧开设有沉槽,所述沉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滑道,所述导向滑道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将电缆固定到所述沉槽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压块,其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滑道内部,所述压块贴近电缆的一端加工有与所述电缆配合使用的弧形面;螺栓,其水平贯穿于所述导向滑道侧壁且与所述锥形台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的端部与所述压块的远离电缆的端面相贴合。
一种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01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