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2138.4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8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彦兵;陆丹;王倩;董晓峰;马政伟;刘潇;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城建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3/02;F24F11/89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梁静 |
地址: | 467036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建筑 通风 节能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包括:第一进风装置包括:第一引风风机连接在软管上,第一引风风机的底部设置有位置调节装置,位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第一引风风机的的高度和角度;第二进风装置包括:引风端,靠近引风端设置有产风装置,产风装置包括:扇叶上方设置有滴雨装置,滴雨装置,用于将雨水滴落在扇叶上使扇叶转动产风。本发明通过第一引风风机向室内引风,且将第一引风风机的进风口迎风设置,可以有效的向室内引入大量自然风;通过引风端向室内引风,可以不使用位置调节装置,从而在保证通风效果的同时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将产风装置的产风引入室内,可以避免雨水随风进入室内,同时产风装置产风过程不需要耗费电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通风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绿色建筑,通常会在墙体上设置多个通风窗户,使自然风与室内空气充分流通,以达到调节室温的目的。但是通常窗户的面积有限,自然通风的效果非常差,尤其是一些大型建筑区,基本就不存在自然通风。为了使室内可以有自然风,因此需要通风设备以辅助进行室内自然通风,但是现有的通风设备没有考虑借助自然风风向进行有效通风,及没有考虑下雨天不适宜通风的情况,因此导致自然通风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包括:设置在建筑主体上的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分别与第一进风装置、第二进风装置和出风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进风装置包括:第一引风风机,所述第一引风风机连接在软管上,所述软管通过第一进风通道与所述通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引风风机的底部设置有位置调节装置,所述位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引风风机的的高度和角度;
所述第二进风装置包括:引风端,所述引风端通过第二进风通道与所述通风通道连通,靠近所述引风端设置有产风装置,所述产风装置包括:扇叶,所述扇叶上方设置有滴雨装置,所述滴雨装置,用于将雨水滴落在所述扇叶上使所述扇叶转动产风。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通道设置在所述建筑主体内壁上,且所述通风通道上布设有多个通风口和温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通道包括:与所述通风通道连通的多个分路出风通道,多个所述分路出风通道均连通于干路出风通道上,所述干路出风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包括:与所述软管连通的第一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与干路进风通道连通,所述干路进风通道上连通有多个分路进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管上通过支撑杆设置有风向监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风通道包括:与所述引风端连通的第二进风管,所述第二进风管依次通过干燥瓶和第二引风风机与所述干路进风通道连通,所述干路进风通道上连通有多个分路进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分路进风通道上设置有加速风机和第二控制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旋转装置,所述第一旋转装置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设置有第一伸缩装置和第二伸缩装置,所述第一伸缩装置和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的顶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引风风机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扇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顶部设置有所述滴雨装置,所述滴雨装置包括:集雨箱,所述集雨箱内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集雨箱侧面上设置有雨滴头,所述雨滴头上设置有第一控水阀,位于所述引风端和所述扇叶上方的所述集雨箱上设置有倾斜结构,所述倾斜结构的纵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倾斜结构,用于将所述引风端和所述扇叶上方的雨水引入所述集雨箱内部;所述集雨箱上通过导水管与储水箱连通,所述导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控水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城建学院,未经河南城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21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