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速器轴承供油润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82226.4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8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叶筱;陈斌;黄兴华;王莎;沈骏;肖兰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杜亚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器 轴承 供油 润滑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器轴承供油润滑装置,包括位于变速器壳体内的集油槽和导油轮;变速器壳体内设有输入轴、输出轴和连接轴承,其中输出轴为齿轮轴,其上设置有输出轴常啮合齿轮,连接轴承安装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结合位置,且位于输出轴常啮合齿轮的中空孔内;集油槽上设有油嘴,导油轮与输出轴常啮合齿轮连接,二者配合形成导油腔,油嘴位于导油腔的正上方;输出轴常啮合齿轮上设有与导油腔连通且通向连接轴承的斜孔。本发明的一种变速器轴承供油润滑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实现在狭小空间内对连接轴承位置连续、充分的供油润滑效果,大大提高了轴承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变速器轴承供油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变速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和位于内腔的输入轴、输出轴和中间轴,动力从输入轴通过中间轴传递到输出轴。对于纵置变速器而言,输入轴、输出轴常采用同轴布置,通过轴承连接。由于结构的限制,对于连接轴承的润滑常常采用在壳体内腔输入轴、输出轴竖直上端设置导油槽,导油槽收集壳体腔体内齿轮组件旋转飞溅的润滑油液,并将油液通过油嘴滴入输入轴和输出轴连接位置附近,使油液浸入轴承安装位置以达到润滑效果。
但是,这种浸入式的润滑供油方案因不能精准地将润滑油导入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连接轴承位置,会导致润滑效果不明显而使得轴承磨损加剧,这降低了该处轴承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体现在变速器整体而言,其传动效率降低,振动和噪声加剧。
因此,研究一种润滑效果好的变速器轴承供油润滑装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浸入式的润滑供油方案因不能精准地将润滑油导入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连接轴承位置而导致润滑效果不明显,进而使得轴承磨损加剧的问题,提供一种变速器轴承供油润滑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速器轴承供油润滑装置,包括位于变速器壳体内的集油槽和导油轮;
变速器壳体内设有输入轴、输出轴和连接轴承,其中输出轴为齿轮轴,其上设置有输出轴常啮合齿轮,连接轴承安装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结合位置,且位于输出轴常啮合齿轮的中空孔内;
集油槽上设有油嘴,导油轮与输出轴常啮合齿轮连接,二者配合形成导油腔,油嘴位于导油腔的正上方;
输出轴常啮合齿轮上设有与导油腔连通且通向连接轴承的斜孔。
本发明通过增设导油轮,使其与输出轴常啮合齿轮配合形成了导油腔,同时通过在输出轴常啮合齿轮上设置斜孔,使得油液能够精准地达到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连接轴承位置,进而获得较好的润滑效果,减缓了轴承磨损。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变速器轴承供油润滑装置,导油轮主要由环锥板、侧挡板、轴向卡板、径向卡板和叶片组成;
环锥板的两端面分别为面A和面B,面B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侧挡板;
轴向卡板和径向卡板都为弧形板,数量相同且都为多个,各轴向卡板的一个厚度面与面A贴合,各径向卡板的一个厚度面与面B附近的环锥板的内周面贴合;
叶片的数量为多个,与环锥板和侧挡板连接成叶轮状结构,环锥板上靠近各叶片的根部位置都设有面对叶片的开口;
斜孔的数量同环锥板开口,斜孔的孔口与环锥板开口对齐;
输出轴常啮合齿轮轮齿内部靠输出端面设置有环锥面,包含第一环锥面和第二环锥面,第二环锥面位于第一环锥面内;
输出轴常啮合齿轮的端面上设有供轴向卡板嵌入的轴向卡槽,输出轴常啮合齿轮第二环锥面上设有供径向卡板嵌入的径向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22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无线加热水杯
- 下一篇:一种苍术寡糖的分离纯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