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研磨用的进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2408.1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3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英 |
主分类号: | B02C23/02 | 分类号: | B02C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4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 研磨 进料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豆研磨用的进料装置,包括安装在豆浆研磨机上的漏斗状进料斗,所述进料斗顶部设置有旋转输送机构,且旋转输送机构包括电机、旋转轴及焊接在旋转轴上的螺旋叶片,所述旋转轴顶端与位于进料斗顶部的电机连接,且旋转轴底端穿过进料斗并延伸至豆浆研磨机内,其中进料斗咀部较细小的管状部分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管,该进水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所述进料斗顶部外侧壁还周向设置有多组U型缺口,其中U型缺口内焊接有倾斜设置的U型进料导流板,且进料导流板的最高端延伸至进料斗外侧。本发明能使进料斗处于通畅状态以便于进料,从而降低工作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豆制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豆研磨用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腐竹,又称腐皮或豆腐皮,是煮沸豆浆表面凝固的薄膜,可鲜吃或晒干后吃,腐竹起源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人很喜爱的一种传统食品,其工艺为去皮→浸泡→混合→磨浆→过滤去渣→煮浆→揭皮提取腐竹→干燥即得腐竹产品。
在磨浆过程中都是将大豆大量的倒入进料斗内储存,通过重力作用使得进料斗内的大豆逐步掉入磨浆设备内,但是经常发生因进料斗内容纳淤积的大豆较多将进料斗的出口端堵塞住,使得大豆不能顺利的进入磨浆设备内,导致工人需频繁性的进行人工清理从而使进料斗处于通畅状态,但这无疑会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及降低设备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大豆研磨用的进料装置,使得进料斗处于通畅状态便于进料,从而降低工作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大豆研磨用的进料装置,包括安装在豆浆研磨机上的漏斗状进料斗,所述进料斗顶部设置有旋转输送机构,且旋转输送机构包括电机、旋转轴及焊接在旋转轴上的螺旋叶片,所述旋转轴顶端与位于进料斗顶部的电机连接,且旋转轴底端穿过进料斗并延伸至豆浆研磨机内,其中进料斗咀部较细小的管状部分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管,该进水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所述进料斗顶部外侧壁还周向设置有多组U型缺口,其中U型缺口内焊接有倾斜设置的U型进料导流板,且进料导流板的最高端延伸至进料斗外侧,所述进料导流板底部与进料斗外侧壁之间焊接有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豆浆研磨机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电机的支架。
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底端与旋转轴底端平齐。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进料斗之间的连通处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旋转轴与进料斗之间同轴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工作时通过工作的电机带动旋转轴及螺旋叶片进行旋转,从而将进料斗内的大豆螺旋向下输送至豆浆研磨机内,起到与绞龙相同的功能,并同时对进料斗咀部较细小的管状部分内的大豆起到搅动作用,防止大豆卡在该部分管体内,使得大豆能顺利的进入豆浆研磨机内。
2、在加料时将大豆导入进料导流板后,大豆会沿着进料导流板的内斜面顺利的流向进料斗内,并且由于进料导流板均匀分布在进料斗的周围,那么工人也可在多个方向对进料斗进行加料工作,以方便加料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进料斗的俯视图。
图中:1、进料斗,2、豆浆研磨机,3、旋转输送机构,31、电机,32、旋转轴,33、螺旋叶片,4、进水管,5、流量控制阀,6、U型缺口,7、进料导流板,8、支撑板,9、支架,1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2,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英,未经王志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24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