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常用行驶路线获取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2586.4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7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吕建辉;王雯雯;曹强;李忠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67 | 分类号: | G08G1/0967;G08G1/0968;G01C2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常用 行驶 路线 获取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智能交通控制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车辆常用行驶路线获取方法及装置。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常用行驶路线获取方法,包括:通过车辆信息在数据库过车表中获取车辆通过检测点位的时间间隔,然后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得到时间间隔平均值;基于时间间隔和时间间隔平均值通过贝塞尔公式计算得到时间间隔标准差;当所述车辆的第m+1个时间间隔与第m个时间间隔平均值的差值大于3倍的第m个时间间隔标准差时,判定第m个检测点位为车辆单次出行目的地并识别得到单次车辆出行路径;基于相同的起点和目的地,在数据库中识别得到单次车辆出行路径集合,筛选内容重复次数最多的单次车辆出行路径判定为所述车辆的车辆常用行驶路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交通控制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车辆常用行驶路线获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常用行驶路线是随着电子警察及卡口设备的普及应用而衍生的一种大数据产品。车辆在经过设置在城市路口等检测点位时其经过信息可以被记录,所记录的过车数据蕴含着丰富的时空信息。通过分析过车数据可以发现出行车辆的常用行驶路线等行为特性,可以为城市案件侦破、公众出行等提供数据分析基础。
目前获取车辆常用行驶路线的一些方法中,划分路网区域中的交通小区及道路,检测行驶车辆的唯一标识,在统计周期内利用车辆检测设备不间断地采集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的信息,并将其存储到后台数据库中,提取每辆车在该统计周期内的时间和位置数据,获取该车辆在该统计周期内的路径信息并进行存储,根据所述路径信息获取该车辆的初始地和目的地所处的交通小区,综合考虑所有车辆的起讫点,从而得到统计周期内的OD矩阵进一步得到车辆常用行驶路线。
但是,在上述的车辆常用行驶路线挖掘方法中,没有对车辆在出行中的各个停留点的时间进行分析,忽略了出行中的停留点了;并且当车辆的单次出行出现跨天的情况,无法准确的判断一次车辆出行的准确路径,进而无法准确分析得到车辆常用行驶路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车辆常用行驶路线获取方法及装置,通过车辆在检测点位的时间间隔和阈值的比对,进一步通过拉依达准则对时间间隔进行判定,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识别车辆的出行路径忽略停留点、时间段内车辆连续出行难以准确识别出行路径造成车辆常用行驶路线挖掘不准确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常用行驶路线获取方法,包括:
通过车辆信息在数据库过车表中计算获取车辆通过所有检测点位的时间间隔,所述时间间隔为所述车辆通过相邻检测点位所需的时间;
基于所述时间间隔通过求算术平均值的方法得到时间间隔平均值;
基于所述时间间隔和所述时间间隔平均值通过贝塞尔公式计算得到时间间隔标准差;
当所述车辆的第m+1个时间间隔与第m个时间间隔平均值的差值大于3倍的第m个时间间隔标准差时,判定第m个检测点位为所述车辆单次出行目的地地址并识别得到单次车辆出行路径;
基于相同的起点和目的地,在数据库过车表中识别得到单次车辆出行路径集合;
基于所述单次车辆出行路径集合,筛选内容重复次数最多的单次车辆出行路径判定为所述车辆的车辆常用行驶路线。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常用行驶路线获取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有益效过:通过分析车辆在经过检测点位的时间间隔信息,可以识别车辆出行过程中所经过检测点位大于3个的时候的停留点,为案件侦破,公众出行等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通过拉依达准则对时间间隔进行分析识别车辆的出行路径,可以解决车辆连续出行难以分别识别的问题;通过筛选重复次数最多的出行路径从而得到车辆常用行驶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25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