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股骨颈骨折内固定锁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2616.1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4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白军军;吕嘉;罗伟;冯毅;吕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72 | 分类号: | A61B17/7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李龙 |
地址: | 030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股骨颈 骨折 固定 装置 | ||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锁紧装置,包括空腔髓钉、蜗轮、第一蜗杆、第二蜗杆、空心螺栓和压紧螺栓;空腔髓钉沿纵向设置圆柱形的空腔,空腔髓钉沿横向设置第一通孔,空腔的底部设有供压紧螺栓配合旋入的螺纹孔;蜗轮中部设置第二通孔;蜗轮放置于空腔内部;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均与蜗轮啮合传动;空心螺栓中部设置第三通孔;空心螺栓位于第一通孔内部,其下部螺杆穿过蜗轮中部的第二通孔;压紧螺栓配合穿过空心螺栓中部的第三通孔。本发明中,设备不需辅助器械定位锁定;简化手术操作步骤,节约了手术时间,设备利用涡轮蜗杆机构形成自锁功能,避免股骨移动时造成退钉现象,可防止空腔髓钉发生旋转,提高了空腔髓钉固定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锁紧装置领域,尤其涉及股骨颈骨折内固定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主要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髓内钉固定术。
传统的股骨颈骨折固定手术中,通过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空腔髓钉将断裂的股骨头与股骨进行复位固定;在股骨髓内钉固定时,髓内钉远端锁定方式主要采用辅助器械定位、红外定位、磁导航定位进行股骨内固定髓钉锁定。虽然红外定位锁定、磁导航锁定很精确,但是造成手术操作复杂繁琐,并且设备昂贵,无法满足广泛医院机构的医疗条件。锁定辅助器械定位操作简单,但由于髓内钉插入髓腔后会发生轻微偏移,导致定位不准确锁定不牢靠的难题。为了改善此困境,本发明专利由髓腔内部弹出蜗杆进行锁定,无需辅助器械定位,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且稳定性良好。
现有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时并没有考虑髓钉末端固定装置锁紧问题,并且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时,髓钉上端通过空心螺钉进行固定但是髓钉下端并没有锁紧装置,从而造成髓钉下端稳定性差的隐患。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锁紧装置,设备不需辅助器械定位锁定;简化手术操作步骤,节约了手术时间,设备利用涡轮蜗杆机构形成自锁功能,避免股骨移动时造成退钉现象,可防止空腔髓钉发生旋转,提高了空腔髓钉固定的稳定性。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股骨颈骨折内固定锁紧装置,包括空腔髓钉、蜗轮、第一蜗杆、第二蜗杆、空心螺栓和压紧螺栓;其中,蜗轮、第一蜗杆、第二蜗杆、空心螺栓和压紧螺栓构成锁紧装置;
空腔髓钉沿纵向设置圆柱形的空腔,空腔髓钉沿横向设置第一通孔,空腔的中轴线与第一通孔的中轴线垂直相交,其中,空腔的底部设有供压紧螺栓配合旋入的螺纹孔;
蜗轮中部设置第二通孔;蜗轮放置于空腔内部,并位于第一通孔上方;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分别由第一通孔两端伸入蜗轮下方,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均与蜗轮啮合传动;
空心螺栓中部设置第三通孔;空心螺栓位于第一通孔内部,其下部螺杆穿过蜗轮中部的第二通孔,并且空心螺栓底部压紧空腔的底部;
压紧螺栓配合穿过空心螺栓中部的第三通孔,压紧螺栓底部配合旋入螺纹孔内部,压紧螺栓的螺母压紧空心螺栓的上端。
优选的,蜗轮外周与空腔内周相切。
本发明中,设备不需辅助器械定位锁定;简化手术操作步骤,节约了手术时间;设备利用锁紧装置形成自锁功能,可避免股骨移动时造成退钉现象;空腔髓钉下端双侧弹出第一蜗杆以及第二蜗杆,可防止空腔髓钉发生旋转,提高了空腔髓钉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锁紧装置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未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26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