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水槽排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82653.2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9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标;陈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海燕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人才汇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63 | 代理人: | 常银焕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水 排污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水槽排污结构,涉及集水槽排污结构领域,包括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的顶端连接有连接盖板,且连接盖板的顶端设置有把手,所述导水槽的内部连接有第一滤网,且导水槽的底端连接有集污仓,所述集污仓的一侧连接有导水管。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导水槽、第一滤网、集污仓、导水管、第二滤网、第一转轴、旋转块、连杆、第二转轴、上盖板、密封块、下盖板,实现了导水槽安装在有高度差的集水槽之间,第一滤网可以将水中污泥进行过滤,当污泥到集污仓内部的之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旋转块,将污泥放出,使得工作人员仅需要去特定的清理地点即可,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导水槽进行清理,减少了操作麻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水槽排污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集水槽排污结构。
背景技术
集水槽是用来均匀收集溢面清水的设备,主要用于沉淀池的出水端,常采用条形孔式或锯齿式,集水槽的作用是将已经处理好的清水引导到引水渠中,再输送到各个清水池或滤池中去。
集水槽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泥堆积,因而需要人们手动收集处理堆积的污泥,这种方式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集水槽清理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集水槽排污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水槽排污结构,包括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的顶端连接有连接盖板,且连接盖板的顶端设置有把手,所述导水槽的内部连接有第一滤网,且导水槽的底端连接有集污仓,所述集污仓的一侧连接有导水管,且导水管的一端位于集污仓的内部连接有第二滤网,所述导水管的一端安装有水泵,所述集污仓的顶端连接有进污口,且集污仓的底端设置有出污口,所述集污仓的内壁连接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内部连接有连杆,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连接有旋转块,所述连杆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第二转轴,且连杆顶端的第二转轴设置有上盖板,连杆底端的第二转轴连接有下盖板。
优选地,所述导水槽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滤网的数量为两组,其中一组所述第一滤网的网孔直径大于另外一组第一滤网的网孔直径,且第一滤网与连接盖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盖板的顶端连接有把手,且连接盖板和第一滤网皆与导水槽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集污仓与导水槽焊接连接,且集污仓的外侧位于第一转轴的一侧设置有转向标识。
优选地,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一侧皆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连接有密封块,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第一转轴与集污仓转动连接,所述密封块分别与进污口和出污口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密封块由金属材质构成,且密封块与弹簧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贯穿导水槽并与其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导水槽、第一滤网、集污仓、导水管、第二滤网、第一转轴、旋转块、连杆、第二转轴、上盖板、密封块、下盖板,实现了导水槽安装在有高度差的集水槽之间,第一滤网可以将水中污泥进行过滤,当污泥到集污仓内部的之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旋转块,将污泥放出,使得工作人员仅需要去特定的清理地点即可,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导水槽进行清理,减少了操作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导水槽;2、连接盖板;3、把手;4、第一滤网;5、集污仓;6、导水管;7、第二滤网;8、进污口;9、出污口;10、第一转轴;11、旋转块;12、连杆;13、第二转轴;14、上盖板;15、密封块;16、下盖板;17、水泵;1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海燕,未经陈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26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港口防撞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坑隔水降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