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循环水体改良用杀菌灭藻剂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3639.4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4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华;王婷;韩健宝;彭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瑞碧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80 | 分类号: | A01N43/80;A01N43/64;A01P1/00;A01P13/00;C02F1/50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窦贤宇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循环 水体 改良 杀菌 灭藻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循环水体改良用杀菌灭藻剂,属于水体改良领域。包括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异噻唑啉酮5~15份、氰尿酸季铵盐10~20份、扩散剂5~8份、0~0.01份硫酸、去离子水50~80份,以及0~1份硫酸铜、0~5份戊二醛中之一。本发明通过将季铵盐+异噻唑啉酮复配的非氧化性杀菌剂通过断开细菌、藻类蛋白质的键而起杀菌作用,对解决循环冷却水中藻类繁殖、管道结垢等问题,同时由于采用多种杀菌剂复配,能够有效延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时间。另外,在季铵盐中引入硫腈基团,当硫腈基团被硫酸盐还原菌体吸收后,可以与硫酸盐还原菌体内‑SH或‑NH2反应,起到杀灭或者抑制菌种生长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体改良领域,尤其是一种工业循环水体改良用杀菌灭藻剂。
背景技术
在工厂生产过程中会大量使用冷却水,但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会给循环冷却水系统带来许多危害,例如粘泥不仅会使换热器的效率下降,还会使设备堵塞,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由于粘泥容易造成点腐蚀,会导致冷却管道的穿孔、进而导致设备损坏,甚至企业停产检修。因此需要定期对循环用水进行杀菌灭藻。其中杀菌灭藻剂是一种能抑制水中菌藻和微生物的滋长,以防止形成微生物粘泥,对系统造成危害的化学药品。
按照其杀菌原理可以将的杀菌灭藻剂分为:氧化性杀菌灭藻剂和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氧化性杀菌灭藻剂通常是一种强氧化剂,如氯气、次氯酸盐等,对水中的微生物杀生作用强,但是氧化性杀菌灭藻剂穿透能力弱,对成群的藻群和粘泥没有明显效果。异噻唑啉酮为非氧化性杀菌剂,通过断开细菌和藻类蛋白质的键而起杀菌作用,通过穿透附容器壁上粘泥的生物膜,起到剥离粘泥、分散透析作用,从而控制水中藻类繁殖和粘泥生长,但是因循环水持续置换的原因,导致其对某些菌种的杀菌效果不佳,尤其是对硫酸盐还原菌(SRB)杀菌率较低。而且长期使用单一的杀生剂,溶液导致微生物会产生抗药性,杀菌灭藻效果会逐渐降低。另外,季铵盐类化合物也是一种非氧化性杀菌剂,其对真菌、细菌、病毒、藻类也具有优良的杀灭性能,由于季铵盐离子在水中带正电荷,可以吸附于带负电荷的微生物表面,形成紧密排列的界面分子膜,阻碍了有机体的呼吸或切断了营养物质的来源,并逐步渗入细胞浆的类脂层,从而改变胞膜通透性,使细胞内含物外渗,导致微生物死亡且作用速度快、杀菌效率高,目前已广泛用做工业、农业的杀菌消毒剂。由于现有的季铵盐类化合物使用时间较长,使用范围广,因此大部分微生物对现有的季铵盐类化合物存在一定的抗药性。而且现有季铵盐类化合物对硫酸盐还原菌(SRB)杀菌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工业循环水体改良用杀菌灭藻剂,以解决微生物对现有的季铵盐类化合物和异噻唑啉酮等杀菌产生抗药性的问题,并进一步解决对硫酸盐还原菌(SRB)杀菌率也较低的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工业循环水体改良用杀菌灭藻剂,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异噻唑啉酮5~15份、氰尿酸季铵盐10~20份、扩散剂5~8份、0~0.01份硫酸、去离子水50~80份,以及0~1份硫酸铜、0~5份戊二醛中之一。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异噻唑啉酮10~15份、氰尿酸季铵盐15~20份、硫酸0~0.005份、扩散剂5~8份,去离子水50~68份,以及0.5~1份硫酸铜、2~5份戊二醛中之一。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氰尿酸季铵盐为三(十二烷基二甲基)氰尿酸季铵盐;其结构式为:
,其中X为卤素。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三(十二烷基二甲基)氰尿酸季铵盐的合成工艺为:在带有搅拌和回流的反应釜中,按照摩尔比1:1的比例加入氰尿酸和二氯乙烷溶解于吡啶中,并加入反应釜中,在温度为60~65℃的条件下反应1~2h;然后按照摩尔比(3~5):1的比例加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控制温度为70~80℃,恒温反应4~5h,即可得到目标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瑞碧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瑞碧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36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质监测终端的传感器自动识别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语音识别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