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脱落节能环保外墙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4869.2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5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白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速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0 | 分类号: | C04B28/10;C04B40/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张皎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落 节能 环保 外墙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脱落节能环保外墙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按重量份数称取如下原料:粉煤灰20~50份、生石灰2~15份、毛蛤壳粉5~8份、珍珠岩10~30份、淀粉20~50份、莫来石纤维3~7份、木质纤维4~10份、茶油2~30份、乳酪蛋白肽1~3份、环氧树脂12~22份、有机硅乳液5~10份、抗裂剂2~4份;步骤2、将上述原料搅拌混合,加工为膏状物;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膏状物进行升温,冷却,最终得到防脱落节能环保外墙材料。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外墙材料保温效果差、易脱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脱落节能环保外墙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能源消耗日益增大,消耗了大量资源。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与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危机,节能成为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重要内容之一。在建筑中,外围护结构的热损耗较大,外围护结构中墙体又占了很大份额。故此,建筑墙体改革与墙体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则是建筑节能的主要实现方式。外墙保温技术最早起源于欧洲,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并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但目前的建筑节能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仍是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5倍。所以建筑节能还是本世纪我国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住宅建设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引进开发了许多新型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在住宅建筑中大力推广使用。其中应用于外墙保温的各种泡沫塑料保温材料,如EPS板、XPS板材及发泡聚氨酯板材等因素其综合性能优异而令人瞩目。采用外保温在避免“热桥”方面比内保温更有利,如在内外墙交界部位、外墙圈梁、构造柱、框架梁、柱、门窗洞口以及顶层女儿墙与屋面板交界周边所产生的“热桥”。随着民众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但现在保温材料方面品种不多,保温效果也不甚理想,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脱落节能环保外墙材料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外墙材料保温效果差、易脱落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脱落节能环保外墙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按重量份数称取如下原料:粉煤灰20~50份、生石灰2~15份、毛蛤壳粉5~8份、珍珠岩10~30份、淀粉20~50份、莫来石纤维3~7份、木质纤维4~10份、茶油2~30份、乳酪蛋白肽1~3份、环氧树脂12~22份、有机硅乳液5~10份、抗裂剂2~4份;
步骤2、将上述原料搅拌混合,加工为膏状物;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膏状物进行升温,冷却,最终得到防脱落节能环保外墙材料。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2中搅拌速度为200~500r/min。
步骤2中搅拌时间为1~3h。
步骤3中升温至500~1000℃。
步骤3中冷却温度至30~50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防脱落节能环保外墙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防脱落节能环保外墙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按重量份数称取如下原料:粉煤灰20~50份、生石灰2~15份、毛蛤壳粉5~8份、珍珠岩10~30份、淀粉20~50份、莫来石纤维3~7份、木质纤维4~10份、茶油2~30份、乳酪蛋白肽1~3份、环氧树脂12~22份、有机硅乳液5~10份、抗裂剂2~4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速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速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48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