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燃煤装备大截面烟道的分布式烟气速度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5303.1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4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包文运;沈德魁;王飞;崔依冬;吴晔;王启昌;丁战;刘国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5/08 | 分类号: | G01P5/08;G01N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燃煤 装备 截面 烟道 分布式 烟气 速度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燃煤装备大截面烟道的分布式烟气速度测量方法。该适用于燃煤装备大截面烟道的分布式烟气速度测量方法为:烟道某截面布置均匀布置多个空腔型速度传感器,捕获流场各个测点流动信号;通过屏蔽线将流动信号送入调节信号调节模块,完成信号调节;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完成上述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并送入上位机;上位机运行分布式速度测量程序,根据上述信号,计算各个测点速度,并进行截面流场实时反演,生成烟道流场的三维云图。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燃煤装备大截面烟道的分布式烟气速度测量方法,实现对大截面烟道的分布式烟气速度测量与流场实时监测,为生产运行部门的实时调控及环保部门的精确排污统计,提供可靠的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流速及流量一体化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适用于燃煤装备大截面烟道的分布式烟气速度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家经济发展对能源总量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环保力度又逐渐加大的背景下,我国近年来对于污染气体及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十分的重视。要确保这些排放控制指标的顺利实现,一方面要从技术和控制手段上减少污染气体SO2、NOx及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另一方面要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只有有了准确的监测数据,才能真实地反映相关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污染气体等的排放控制才能有数可依。
目前,适用于燃煤装备烟道高温、含尘等恶劣环境的测量仪器并不多,主要为皮托管接压力变送器实验烟气速度的测量,但压力变送器波动大、测量精度低,且皮托管管径小,在高灰环境容易堵塞,而且大型燃煤锅炉产生的烟气量巨大,烟道尺寸基本在数十平方,这对大截面烟气速度的测量也带来了不少问题,通常采用单点或者多点取平均的方式进行测量,而且明显是落后的。可见,对于大型燃煤装备烟气速度及其流场的实时准确测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相关技术亟待更新、升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燃煤装备大截面烟道的分布式烟气速度测量方法,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为目前燃煤装备大截面烟道内烟气流场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对大截面烟道的分布式烟气速度测量与流场实时监测的燃煤装备大截面烟道的分布式烟气速度测量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适用于燃煤装备大截面烟道的分布式烟气速度测量方法包括:包括如下步骤:
S1:烟道内布设有传感设备;
S2:传感设备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转换;
S3:数据转换成上位机可接收信号;
S4:上位机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形成图像。
其中,所述步骤S1中,烟道截面均匀布置多个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获取烟道截面处烟气速度的流动信号;所述速度传感器为空腔型速度传感器,所述空腔型速度传感器为基于互相关原理的静电传感器,每个所述静电传感器输出两路信号。
其中,多个所述速度传感器均匀布置在烟道某一高度的截面上,多个速度传感器布置间距为0.75-2.0m,距离烟道壁面距离为0.3-0.7m。
其中,所述步骤S2中,速度传感器连接屏蔽线,屏蔽线将速度传感器获取的流动信号送入信号调节模块;所述信号调节模块为隔离变送器模块,将速度传感器获取的高阻抗低功率的信号转换为低阻抗高功率的信号,低阻抗高功率的信号满足数据采集模块的采集要求。
其中,所述步骤S3中,数据采集模块采集信号调节模块调节后的信号,将信号发送给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所述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将接受到的信号处理成上位机的互相关计算模块可以读取的数据,发送给互相关计算模块。
其中,所述步骤S4中,上位机的互相关计算模块接收到数据信号后,通过速度测量程序转化成云图展示出来;所述速度测量程序为分布式速度测量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未经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53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