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肢体形态的一体化可变形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85970.X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7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谢春虎;朱胜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讯丰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04 | 分类号: | A61N1/04;A61N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之律师事务所 11707 | 代理人: | 章彦奇 |
地址: | 518122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肢体 形态 一体化 变形 电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肢体形态的一体化可变形电极,创造性地在足下垂助行仪,手功能康复治疗仪等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中植入一体化可变形电极,通过软胶形成的U形槽弯曲变形,同时在金属电极之间设置金属弹片,使足下垂助行仪,手功能康复治疗仪等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中植入的一体化电极可反复大角度弯折,提高了治疗仪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肢体形态的一体化可变形电极。
背景技术
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属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的范畴,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来刺激一组或多组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近年来在下肢和上肢的康复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内置一体化电极技术促进了治疗仪向小型化携带式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内置的一体化电极要能贴合四肢皮肤并且耐弯折。现在电极不能很好的贴合皮肤,反复弯折时也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分析,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使足下垂助行仪,手功能康复治疗仪等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中植入的一体化电极可反复大角度弯折,提高了治疗仪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肢体形态的一体化可变形电极,包括金属电极、支架、基底、U形槽、金属弹片、导线,其中金属电极在最外层,与人体接触。金属电极嵌入支架中,支架为硬胶材料,用于为金属电极提供支撑。其中,金属弹片位于两组金属电极之间,用以连接金属电极。单组金属电极通过导线焊接相连,每组金属电极通过金属弹片与金属电极焊接相连,最终从一端引出导线。金属弹片的中间呈U形突起,两边展平,外面包裹软胶材料形成的U形槽。基底包裹支架,基底是治疗仪的一部份,与治疗仪融为一体。
U形槽位于两组电极之间,所述U形槽是在包裹支架的基底上开的槽,槽体为软胶材料,槽体包裹住支架。
金属弹片的中间和两边都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加强金属弹片的固定,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硬胶材料为ABS,PC等。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电极为3组,两组之间通过U形槽相连。
进一步地,金属电极可以有若干组,每组的电极也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金属电极的材料为不锈钢,铜,铝等,表面处理工艺为抛光,喷砂等。
进一步地,金属弹片的材料为弹簧钢片等耐弯折材料。
进一步地,基底为TPE,TPU等软胶材料。
依据本发明能实现的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的一体化电极,本发明克服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治疗仪治疗电极的诸多缺陷,带来了显著的进步及技术效果,其优点是通过金属弹片将金属电极组连接起来,增强了一体化电极的耐弯折性能,使弯折弧度可以达到正负90度以上,弯折次数超过2万次,使治疗仪的可靠性得到了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肢体形态的一体化可变形电极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肢体形态的一体化可变形电极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肢体形态的一体化可变形电极结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肢体形态的一体化可变形电极的金属弹片的详细结构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0:金属电极,20:支架,30:基底,40:U形槽,21:金属弹片,22:导线,211:定位孔,212:U形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讯丰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讯丰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59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酒店客房电视的用户模型建模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叉车用快速充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