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灰水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7729.0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2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孙会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华怡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7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灰水分离装置。传统的水灰分离装置,经常出现滤网、滤槽堵塞。本发明采用絮凝和螺杆分离两级装置处理。在絮凝混合搅拌装置中,将污水充分絮凝,改变水与杂质的融合状态。在螺杆分离装置中,经过絮凝的污水中灰等杂物快速沉积,螺杆、螺旋将沉积的灰等杂物旋转并斜向向上拉动,从排渣口排出。水从动环片和所述定环片叠加挤压拼接而成套筒夹缝中排出,环片与所述定环片之间的偏心设置,动环片与所述定环片之间不断产生切割和径向相对运动,实现了所述动环片与所述定环片之间的间隙不被堵塞,还推动了灰等杂物向所述螺杆作径向运动。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絮凝效果好、灰水分离彻底、分离杂质可再利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灰水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污水的絮凝及分离装置,属于污水治理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灰水分离装器一般是采用输入泵将含尘污水送入灰水分离器主体,再通过分离、絮凝、再分离、过滤等过程,将污水中的水和灰分离,再分别对污水和尘进行进一步处理,最后污水实现达标排放,尘和污物为有机肥或工业原料。它一般适用于工业锅炉除尘、河水净化、地下矿井水处理、雨水回收处理过滤等,是污水中处理的重要设备。其设备将过滤和沉淀一体化,占地面积小。然而传统的灰水分离装置虽经过不断的结改变进化,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分离器的出水口为无水槽式结构,从而导致了过滤层的局部堵塞,出现了设备运行状况不稳定,有时出现灌体胀裂开;二是进水口为多孔管式结构,孔眼较小,导致进水口经常堵塞,影响正常运行;三是出水口至斜板的水流不稳定,不利于悬浮物的沉降,使大量悬浮物吸附于过滤层,造成过滤层堵塞,从而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灰水分离装置.它通过设置絮凝混合搅拌装置,将含尘污水中的尘与水融合状况改变;通过螺杆分离装置将污水中的尘和水分离,实现灰水分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灰水分离装置,它包含:絮凝混合搅拌装置、螺杆分离装置,所述絮凝混合搅拌装置包含搅拌装置和絮凝箱,所述絮凝箱为一设有空腔的箱体,中间为空腔,所述箱体上设有污水进口、絮凝剂进口、污水出口、溢流口、排渣口,所述污水进口与进污水管道相连接,且所述进污水管道上设有控制阀,所述絮凝剂进口与絮凝剂管道相连接,且所述絮凝剂管道上设有控制阀,所述溢流口与溢流管道相连接,所述排渣口与排渣管道相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包含搅拌叶轮、搅拌叶轮轴、搅拌电机,所述搅拌叶轮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搅拌叶轮轴的中部和下部,所述搅拌叶轮轴的上部穿过所述絮凝箱的箱体顶部,并固定在所述搅拌电机轴上,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絮凝箱的箱体顶部;所述螺杆分离装置包含分离箱、螺旋挤压水灰分离器、清洗喷淋管,所述分离箱的箱体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螺旋挤压水灰分离器包含有螺杆、套筒、套筒支架、挤压电机,所述螺杆上包含螺旋和螺杆轴,所述螺旋缠绕在所述螺杆轴上,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套筒中,所述套筒支架由数根金属杆组成,所述套筒由多个动环片和多个定环片间隔叠加适度挤压而成,所述定环片外侧沿圆周设有与所述金属杆等数量的孔,所述定环片上设有的孔套在所述金属杆上,所述动环片设置在所述金属杆围成的空间内侧,所述动环片的内径略小于所述螺旋的外径,所述套筒一端高一端低斜向设置在所述分离箱的内腔中,所述套筒的高的一端下部设有废渣排出口,所述金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分离箱体的两端面上,所述螺杆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分离箱体的对应端面,且所述螺杆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挤压电机轴上,所述套筒上端下部设有废渣排出口,所述清洗喷淋管固定在所述套筒的上方或侧上方的所述分离箱体中,且所述喷淋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套筒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分离箱体底部最低部位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排水管道相连接;所述絮凝混合搅拌装置与螺杆分离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管道相连接。
所述螺旋的螺距自下至上逐渐变小。
所述动环片与所述定环片的中心不重合。
所述动环片中心的位置随螺旋的转动不断改变 ,其中心的轨迹为一个圆,该圆的圆心与所述定环片中心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华怡环保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华怡环保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77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