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模具注塑实时温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9156.5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3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黄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保科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8 | 分类号: | B29C45/7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郑晨鸣 |
地址: | 523707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模具 注塑 实时 温控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模具注塑实时温控系统,包括以下模块:测控模块,用于监测注塑过程并采集其中的原始数据,同时控制注塑过程中的温度;安全模块,用于实时监控所述原始数据并发布安全警告,进而进行故障诊断并生产诊断报告;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原始数据,进而生成分析报告;以及通信模块,用于实现系统内部及系统与外界之间的数据实时交互。本发明可以对模具注塑过程实现更有效的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和生产状况实时监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良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注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模具注塑实时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正在使用的热流道及模具系统通常无法实现远程监控,基于这种功能的缺 失,往往导致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以下弊端:
其一,由于模具注塑设备热流道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结束后会出现一些异常产品,而为 了避免再次出现这种异常产品,需要详细了解之前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注塑参数及各种温度 数据;缺少远程监控手段的生产系统只能通过现场生产人员的原始记录方法记录生产数据, 数据保存及传递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都无法得到保障;
其二,缺少远程监控手段的生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运行状况只能通过现场生产人员的 记录及复述进行传达,无法对生产环节实现更为有效的管理。
发明内容
为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 模具注塑实时温控系统,可以对模具注塑过程实现更有效的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和生产状况实 时监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良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模具注塑实时温控 系统,包括以下模块:测控模块,用于监测注塑过程并采集其中的原始数据,同时控制注塑 过程中的温度;安全模块,用于实时监控所述原始数据并发布安全警告,进而进行故障诊断 并生产诊断报告;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原始数据,进而生成分析报告;以及通信模块, 用于实现系统内部及系统与外界之间的数据实时交互。
有益效果:可以对模具注塑过程实现更有效的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和生产状况实时监控, 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良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所述原始数据包括图像数据、温度数据以及电压数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所述测控模块还包括: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通过安装于系 统内的摄像头实时采集所述图像数据;温度控制单元,用于实时采集温度回路的所述温度数 据,并控制所述温度回路的温度;以及电压调节单元,用于实时采集加热回路的所述电压数 据,并调节所述加热回路的输出电压。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可以最多同时对4个所述温度回路进行 温度数据采集和温度控制。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所述安全模块还包括:预警单元,用于实时监控所述原始 数据并发布所述安全警告;故障诊断单元,用于调用所述预警单元已发布的所述安全警告及 相应的所述原始数据,并基于已调用的信息分析故障原因,进而生成所述诊断报告。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所述安全警告包括温度过高、温度过低、热电偶断线、热 电偶接反、热电偶短路、加热圈开路、加热圈短路、可控硅损坏以及保险管损坏。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所述诊断报告包括生产现象、预警原因以及建议检查项。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所述分析模块还包括:预处理单元,用于预处理所述原始 数据,剔除所述原始数据中的无效数据,保留并整理可用于图表化的有效数据;图表化单元, 用于图表化已经过预处理的所述有效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保科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保科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91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