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在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被检部位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89440.2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6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夏春潮;李玉明;曾令明;邓丽萍;李磊;赵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6/04 | 分类号: | A61B6/04;A61B5/055 |
代理公司: | 成都知都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06 | 代理人: | 赵正寅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医学影像 检查 过程 中被检 部位 稳定性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在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被检部位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属于医学影像设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在摆好病人体位后,通过适应性固定的方式将人体被检部位固定;再采集医学影像,能够适用于不同身材和体型的患者及不同型号的设备,而且操作简单,固定更牢靠,舒适度更高。该装置由于气囊包覆在多孔弹性材料外,限制了多孔弹性材料内气体与大气的自由流通,因此当气囊连接负压后,气囊受大气压的压力会把多孔弹性材料压扁,使得多孔弹性材料弹性势能增加。当气囊接通大气后,多孔弹性材料的弹性势能逐步释放,将气囊撑起,因此无需高压气源;气囊放置到位后无需高压充气,操作方便;在影像检查过程中无漏气或爆炸的风险,安全系数非常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影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在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被检部位稳定性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影像是指为了医疗或医学研究,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获得的影像已经从简单的二维到三维,形态学到功能学,定性到定量发展。
常规的X线成像,只需要采集一次数据,可以在瞬间完成,但仍需要患者保持不动。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都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人体进行持续性的检查。在此期间要求被检者的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保持相同的位置和姿态,才能保证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短时间内保持身体某些部位的静止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是容易做到的,因此大部分人群在做CT或者MRI时,医生都只是提示患者检查期间保持不动,患者通过意志力控制身体保持静止即可。但是对于一些由于疼痛、或精神疾病等,不能通过主观意识控制身体某些部位保持完全静止的患者,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辅助措施来固定患者的被检部位。目前采用的方式为利用不同形状的海绵楔块将患者的被检部位塞紧,防止其在检查时发生移位。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以下几种缺点:1.对于不同身材体型的患者需要准备不同形状的海绵楔块,使用不方便;2.利用海绵楔块不易将患者的被检部位卡紧,检测过程中容易失去对被检部位的固定作用,导致检查失败;3.海绵楔块不能够均匀地压在被检部位上,容易引起患者不适,会刺激患者主动调整体位,导致检查失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在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被检部位稳定性的方法,能够适用于不同身材和体型的患者和不同的影像设备,而且操作简单,固定更牢靠,舒适度更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在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被检部位稳定性的方法,通过适应性固定的方式将人体被检部位固定;再采集医学影像。适应性固定的方式是指以被固定物的形状为基础,利用可产生形变的物质去贴合并挤压被固定物,从而形成针对每一个被固定物外形轮廓的接触面,因此受压更均匀,舒适度更高,而且固定更牢靠。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适应性固定的方式包括:步骤1,将人体被检部位以患者舒适的姿势定位;步骤2,利用能够产生适应性形变的装置将人体被检部位夹持固定。最终夹持固定的姿势更加贴近于患者主观意识中的舒适姿势,患者的接受度更高,整个采集过程更加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94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苯磺酸米洛巴林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化学气相浸渗炉内置物料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