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高温拉伸夹持装置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9799.X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0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伟;赵大庆;赵久成;张世忠;孟凡越;李世超;赵甄章;靖旭;林峰;丁肇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G01N3/18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怡敏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高温 拉伸 夹持 装置 测试 方法 | ||
1.一种高效高温拉伸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具(1)、下夹具(2)和夹持组件(3),所述上夹具(1)和下夹具(2)分别通过万向节Ⅰ(105)、万向节Ⅱ(203)与高温拉伸测试装置连接,并实现夹持装置在试验过程中的整体对中;夹持组件(3)分别通过上球铰Ⅰ(30101)、下球铰Ⅰ(30103)与上夹具(1)的上开槽夹头(103)、下夹具(2)的下开槽夹头(201)连接,实现每根试样试验过程中的自动对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高温拉伸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组件(3)包括可替换使用的棒状试样夹持组件(301)和板状试样夹持组件(302),其中棒状试样夹持组件(301)的棒状试样(30102)通过端部的外螺纹与上螺纹夹头Ⅰ(30105)、下螺纹夹头Ⅰ(30104)的内螺纹配合实现刚性连接,上螺纹夹头Ⅰ(30105)外部柱面与上球铰Ⅰ(30101)的内圆柱面配合,下螺纹夹头Ⅰ(30104)外部柱面与下球铰Ⅰ(30103)内圆柱面配合;板状试样夹持组件(302)的板状试样(30203)上端通过螺栓(30208)和螺母(30207)与上板状夹头(30202)刚性连接,下端通过螺栓(30208)和螺母(30207)与下板状夹头(30204)刚性连接,上板状夹头(30202)与上螺纹夹头Ⅱ(30209)螺纹连接,下板状夹头(30204)与下螺纹夹头Ⅱ(30205)螺纹连接,上螺纹夹头(30209)Ⅱ外部柱面与上球铰Ⅱ(30201)内圆柱面配合,下螺纹夹头Ⅱ(30205)外部柱面与下球铰Ⅱ(30206)内圆柱面配合,上球铰Ⅱ(30201)通过球面与上开槽夹头(103)配合,下球铰Ⅱ(30206)通过球面与下开槽夹头(201)配合;棒状试样夹持组件(301)、板状试样夹持组件(302)相互更换使用,实现对各种不同材料、尺寸的板状及棒状试样的牢固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高温拉伸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夹具(1)包括万向节Ⅰ(105)、上夹持板(101)、力传感器(102)、高温连杆Ⅰ(104)、上开槽夹头(103),所述上夹持板(101)上端与万向节Ⅰ(105)锁紧,下端通过双头螺柱与力传感器(102)相连,高温连杆Ⅰ(104)上端与力传感器(102)螺纹连接,下端与上开槽夹头(103)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高温拉伸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夹具(2)包括万向节Ⅱ(203)、下夹持板(202)、高温连杆Ⅱ(204)、下开槽夹头(201),所述下夹持板(202)下端与万向节Ⅱ(203)锁紧,上端与高温连杆Ⅱ(204)螺纹连接,高温连杆Ⅱ(204)上端与下开槽夹头(201)螺纹连接。
5.一种高效高温拉伸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夹具安装:将上夹具(1)和下夹具(2)分别通过万向节Ⅰ(105)和万向节Ⅱ(203)安装到万能试验机(外部设备)的上下端;
步骤2、夹持组件(3)安装:将棒状试样夹持组件(301)的上螺纹夹头(30105)与上球铰Ⅰ(30101)安装一起,下螺纹夹头Ⅰ(30104)与下球铰Ⅰ(30103)安装一起,然后将喷涂高温散斑的棒状试样(30102)两端分别与上螺纹夹头Ⅰ(30105)和下螺纹夹头Ⅰ(30104)螺纹连接,将棒状试样夹持组件(301)通过上球铰Ⅰ(30101)、下球铰Ⅰ(30103)与上夹具(1)的上开槽夹头(103)、下夹具(2)的下开槽夹头(201)连接,完成棒状夹持组件(301)安装;
步骤3、启动高温非接触式应变测量仪:启动高温非接触式应变测量仪,对四根棒状试样(30102)进行高温应变测量;
步骤4、高温拉伸载荷加载:启动高温加载设备升温至指定温度,保温10min;启动万能试验机的静态拉伸加载单元,采用位移控制对被测试样进行静态拉伸加载,至此完成高温拉伸载荷的加载;通过力传感器(102)测得的真实力值及高温非接触式应变测量仪测得的应变值,经过后续数据处理得到每个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979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