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多维度识别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91704.8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8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薛珊;李广青;张振;吕琼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尹庆娟 |
地址: | 130033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多维 识别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无人机多维度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采集单元、空间位置定位单元、控制单元以及预警单元;
所述信息采集单元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声音采集单元以及无线电信号采集单元,通过所述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目标区域内的无人机图像信息、无人机声音信息以及无线电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单元;
所述空间位置定位单元获得无人机空间位置信息并传输至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根据信息采集单元及空间位置定位单元获得的信息判断是否是无人机并将判断结果传输至预警单元;控制单元将获取的图像信息进行前期处理,包括边缘检测、框选和裁剪,去除图像信息中非目标信息,得到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将处理后的图像信息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判别,得到判断结果;
通过雷达获得距离目标物位置距离信息;
若目标物距离信息处于400-1000米距离范围内,以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信息作为判断标准;
若目标物距离信息处于200-400米距离范围内,以无线电信号采集单元以及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信息作为共同判断标准;
若目标物距离信息处于100-200米距离范围内,以图像采集单元、声音采集单元以及无线电信号采集单元获取的信息作为共同判断标准;
若目标物距离信息处于0-100米距离范围内,以无线电信号采集单元以及声音采集单元获取的信息作为共同判断标准;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转台和长焦镜头,通过空间位置定位单元探测目标物位置信息,将目标位置信息传输到转台,转台转动到目标物位置,带动长焦镜头,采集目标物图像信息,将获得的目标物图像信息传输至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多维度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采集单元包括麦克风;通过麦克风采集目标区域内的声音信息,通过滤波器滤除背景噪声,将滤除后的声音信息传输至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内预存的无人机信号频率进行比对,若比对有相同频率,则判断是无人机,若比对没有相同频率,则判断不是无人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多维度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信号采集单元为频谱分析仪;通过频谱分析仪采集分析目标区域内的无线电信号,得到无线电频谱特征,与控制单元中预存的无人机频谱特征进行比对,若比对成功,则判断是无人机,若比对失败,则判断不是无人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多维度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位置定位单元为雷达,通过雷达获得的目标物位置信息并传输至控制单元及图像采集单元。
5.基于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多维度识别系统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方法包括:
通过雷达获得距离目标物位置距离信息;
若目标物距离信息处于400-1000米距离范围内,以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信息作为判断标准;
若目标物距离信息处于200-400米距离范围内,以无线电信号采集单元以及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信息作为共同判断标准;
若目标物距离信息处于100-200米距离范围内,以图像采集单元、声音采集单元以及无线电信号采集单元获取的信息作为共同判断标准;
若目标物距离信息处于0-100米距离范围内,以无线电信号采集单元以及声音采集单元获取的信息作为共同判断标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多维度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目标物距离信息处于400-1000米距离范围内时,图像采集单元对目标范围内的目标物进行至少10次的拍照,并传输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信息判断是否有无人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多维度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目标物距离信息处于200-400米距离范围内时,无线电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目标区域内无线电频谱特征信息并传输至控制单元,并判断是否有无人机,若有无人机,控制单元控制图像采集单元对目标范围内的目标物进行至少20次的拍照,控制单元根据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信息判断是否有无人机作为最终结果;若没有无人机,控制单元控制图像采集单元对目标范围内的目标物进行至少10次的拍照,控制单元根据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信息判断是否有无人机作为最终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170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户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表面增强拉曼复合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