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膀胱癌生物标志物TJP1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92206.5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4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幸鼎;刘雪琦;李淼;邵欣荣;齐琳;潘纪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N15/113;C12N15/11;C07K16/28;G01N33/574;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戴志攀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膀胱癌 生物 标志 tjp1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膀胱癌生物标志物TJP1及其应用。本发明发现了TJP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肿瘤恶性程度指标KI67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表明TJP1可能作为膀胱癌恶性程度的指标来预示膀胱癌的发生发展。通过3D培养检测TJP1敲低后对膀胱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发现TJP1敲低后可明显降低血管生成拟态的效果,TJP1过表达会增强血管生成拟态的效果,表明TJP1明显地影响了膀胱癌早期血管生成的效果,从而影响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而且TJP1敲低后可明显抑制裸鼠成瘤的血管生成以及血管生成拟态的效果,提示TJP1可作为膀胱癌发生发展的生物标志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膀胱癌生物标志物TJP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找到明显影响膀胱癌发生发展,转移以及复发的调节因子以及研究清楚其作用的具体机制对于膀胱癌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多方面对膀胱癌治疗的机制研究表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而近30年来,尚无靶向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膀胱癌,迫切需要取得研究进展来提高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因此找到膀胱癌诊断标志物,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并找到合理的用药方案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以及减少膀胱癌的复发率是泌尿生殖系肿瘤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肿瘤内部的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肿瘤血管为肿瘤组织提供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的氧气和营养,从而使肿瘤得以迅速的生长。在研究黑色素瘤的微循环中发现了一种与经典肿瘤血管生成途径完全不同的,不依赖于内皮细胞的全新的血管生成模式。黑色素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模仿血管壁结构的模式,形成可输送血液的管道系统,从而重建了肿瘤的微循环,并在某个环节与宿主血管相连使得肿瘤获得血管供应,这个过程称为血管生成拟态。血管生成拟态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肿瘤存活机制,在肿瘤进展早期可能完全剥夺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许多研究表明血管生成拟态与多种肿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找到影响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环节以及抑制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紧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 protein 1,TJP1,Gene ID:7082)则是细胞紧密连接的一部分,并可以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塑,在细胞紧密连接以及细胞分化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发展,TJP1在不同肿瘤中的异常表达以及对肿瘤的转移以及侵袭的作用逐步被发现,然而TJP1与膀胱癌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仍未被明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用于膀胱癌的检测、治疗或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本发明发现了一种膀胱癌的生物标志物—TJP1基因。
作为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出TJP1基因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制备用于膀胱癌的检测、治疗或预后评估的试剂、试剂盒、药物或装置中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核糖核酸,所述核糖核酸能够特异性地抑制TJP1基因的表达,所述核糖核酸为shRNA,且所述核糖核酸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1或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PCR引物组合物,包括能够在mRNA水平检测TJP1基因表达水平的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所述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体,所述抗体为能够特异性结合TJ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敲低膀胱癌细胞TJP1基因表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上述核糖核酸包装相应的慢病毒,然后感染膀胱癌细胞。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核糖核酸、上述PCR引物组合物及上述抗体在制备用于膀胱癌的检测或治疗的试剂、试剂盒或装置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22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