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变形低磁导率高强度的奥氏体不锈钢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92843.2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3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殷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腾达紧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42;C22C38/44;C22C38/58;C21D7/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左建华 |
地址: | 277500 山东省枣庄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磁导率 强度 奥氏体 不锈钢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变形低磁导率高强度的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设为:C:0.01‑0.04%,Si:0.2‑0.5%,Mn:1.85‑1.95%,0.005≤P≤0.045%,S≤0.005%,Cr:18.1‑18.4%,Ni:8.1‑8.4%,N:0.07‑0.1%,Cu≥1.2%,Mo≤1.0%,余量为Fe。本发明在304不锈钢的基础上,提高Mn和N的含量,降低Ni含量,并且添加Cu金属,另外要控制C、Cr其他元素的含量,本发明的不锈钢产品进行冷变形后,能够具有耐腐蚀、高塑性、高抗氧化性、低磁导率的特性,并且能够获得更高的室温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不锈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变形低磁导率高强度的奥氏体不锈钢。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不锈钢标准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在家用电器、精密仪器行业不锈钢标准件几乎全部取代了碳钢镀铬或镀锌标准件,在食品、交通、机械、建筑等行业不锈钢标准件的需求也持续上升。随着不锈钢标准件应用的行业、领域越来越多,对不锈钢标准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电器、精密仪器行业,要求不锈钢标准件既要保证强度、又要保证低磁导率,同时还需要兼顾经济性。
冷变形低磁导率高强度的奥氏体不锈钢是在普通的304不锈钢基础上发展而来,为保证标准件的冷变形低磁导率高强度,大多采用高Ni含量304不锈钢,但成本较高。据资料介绍,全世界的Ni产量中约有60%用于生产不锈钢,Ni是比较稀缺且价格昂贵的金属,属于战略物质,往往不锈钢的成本和售价也常随Ni价的涨跌而波动,随着冶金控氮技术的提高,用N来代替Ni稳定奥氏体组织的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变形低磁导率高强度的奥氏体不锈钢,在304不锈钢的基础上,提高Mn和N的含量,降低Ni含量,并且添加Cu金属,另外要控制C、Cr其他元素的含量,本发明的不锈钢产品进行冷变形后,能够具有耐腐蚀、高塑性、高抗氧化性、低磁导率的特性,并且能够获得更高的室温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产品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变形低磁导率高强度的奥氏体不锈钢,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设为:
C:0.01-0.04%,Si:0.2-0.5%,Mn:1.85-1.95%,0.005≤P≤0.045%,S≤0.005%,Cr:18.1-18.4%,Ni:8.1-8.4%,N:0.07-0.1%,Cu≥1.2%,Mo≤1.0%,余量为Fe。
进一步的,所述Cu含量控制在1.2%-1.4%。
进一步的,所述奥氏体不锈钢采用冷变形处理,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性能。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在304不锈钢的基础上,提高Mn和N的含量,降低Ni含量,并且添加Cu金属,另外要控制C、Cr其他元素的含量,本发明的不锈钢产品进行冷变形后,能够具有耐腐蚀、高塑性、高抗氧化性、低磁导率的特性,并且能够获得更高的室温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Md(30)对冷变形后磁导率影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Cr/Ni当量比与杆部磁通率的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Md(30)与产品成型部位磁通率变化量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腾达紧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腾达紧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28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