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高导电性铜互连线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3091.1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6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张发;曾绍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768 | 分类号: | H01L21/768;H01L23/528;H01L23/5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75 | 代理人: | 吴世华;马盼 |
地址: | 20121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导电性 互连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高导电性铜/石墨烯复合互连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1:在介质层中刻蚀通孔;S02:在所述通孔中依次沉积铜阻挡层和铜籽晶层;S03:在所述铜籽晶层上生长铜,形成位于所述通孔中的铜互连层;S04:将石墨烯前驱体注入所述铜互连层中,从而在通孔中形成铜/石墨烯复合互连线。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制备高导电性铜/石墨烯复合互连线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成熟的铜互连工艺,形成铜/石墨烯复合互连线,可以有效解决随着技术节点向下延伸,互连线中铜电阻变大,无法达到芯片对其导电性要求的问题;并且石墨烯在铜晶界表面生成,可以有效保护金属铜,避免铜被氧腐蚀,延长复合互连线使用寿命,减少不必要的电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中铜互连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高导电性铜/石墨烯复合互连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制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道器件制作和后道互连。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技术节点已经发展到7纳米,甚至是5纳米。随着技术节点的向下延伸,限制芯片工作速度的主要因素已经由前道器件转移到后道互连层。当前,由于后道互连层的RC延迟,导致芯片的工作速度无法有进一步的突破。
在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中,集成电路后道互连层也在不断的改进。在微米级别的技术节点中,后道互连层所用金属为铝。随着技术节点的延伸,铝由于电阻率大,并且抗电迁移差等原因,导致铝互连层已经无法满足电学性能的要求,因此急需新材料取代铝互连。铜和铝相比电阻率更低,为1.7μΩ·cm,并且铜的抗电迁移明显优于铝,因此铜互联成为取代铝互连的优选方案。但在实际应用中,铜由于刻蚀问题,导致铜互连无法完全取代铝互联。随着大马士革工艺的开发,为铜互连取代铝互连提供了工艺上的可行性方案。随着后期工艺改进,铜互连逐渐取代铝互连成为深亚微米后道互连层的互联材料。
铜互连在深亚微米集成电路中获得了大规模的应用,但随着技术节点的延伸,铜互连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成为限制芯片工作速率的主要原因。在铜互连工艺过程中,铜会发生扩散,为防止铜扩散导致电学参数波动,因此在铜电沉积前,要先进行Ta,TaN等阻挡层的沉积。阻挡层的电阻率远高于铜;并且随着技术节点延伸,阻挡层的厚度不能减小(有效阻挡铜扩散),因此,铜在通孔中的体积占比逐渐下降,铜的尺寸逐渐减小。上述情况导致铜互连层中铜的电阻率随着技术节点的延伸逐渐增大。由于互连层中铜电阻率的逐渐增大,导致无法适应当前先进技术节点对互连层内部电阻的要求。因此铜互连层成为限制先进工艺芯片工作速度的主要条件。
2004年,石墨烯通过在碳表面用胶带粘的方式被发现,其基本结构为SP2杂化碳原子形成的类六元环苯单元并无限扩展的二维晶体材料。这种特殊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电学、光学、热学和力学等特性,并成为一种新型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中的透明导电电极、传感器电极、超级电容器以及超敏感的PH传感器等。石墨烯具有超高载流子迁移率(常温下超过15000cm2/V·s,比碳纳米管和硅晶体高)、只有约10-6Ω·cm的电阻率(比Cu和Ag更低)、10倍于铜的超高热导率、抗电迁移性能优异。因此石墨烯/铜复合材料互联、石墨烯互连成为取代铜互连的理想方案。石墨烯/铜复合材料互联方案基于当前铜互连工艺改进,成为实际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首选方案,如何将石墨烯和铜一起形成复合材料作为互连层,也称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高导电性铜/石墨烯复合互连线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成熟的铜互连工艺,形成铜/石墨烯复合互连线,可以有效解决随着技术节点向下延伸,互连线中铜电阻变大,无法达到芯片对其导电性要求的问题;并且石墨烯在铜晶界表面生成,可以有效保护金属铜,避免铜被氧腐蚀,延长复合互连线使用寿命,减少不必要的电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备高导电性铜互连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在介质层中刻蚀通孔;
S02:在所述通孔中依次沉积铜阻挡层和铜籽晶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30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纤探针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子白板显示资源共享方法及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