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成型螺纹管连续收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3838.3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7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秦备荒;党建龙;凌金榜;王刚纯;许世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亮铜业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3/06 | 分类号: | B21D5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龙婷 |
地址: | 5292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型 螺纹 连续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型螺纹管连续收卷系统,包括:支架、内螺纹成型机、拉拔机、预弯成卷机和收卷机;所述内螺纹成型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拉拔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预弯成卷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所述收卷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一侧并对应位于所述支座的下方;金属管经过所述内螺纹成型机的旋压处理后由所述拉拔机进行拉拔,接着金属管在所述夹送辊机构的夹送下被所述预弯辊顶紧并压弯,最后由所述收卷机收卷被压弯后的金属管。本发明的成型螺纹管连续收卷系统减少了内螺纹成型机收料的料框,从内螺纹成型机直接由预弯成卷机成型为多层物料,提高了收料的盘重,减少了包装材料,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型螺纹管连续收卷系统。
背景技术
内螺纹管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热交换管,内螺纹管是在传统的光管的内壁上采用拉拔旋压的方法成型出具有一定型状、一定深度的一组螺旋齿型沟槽。一般内螺纹加工系统由内螺纹成型机、拉拔机、收卷机构组成,工作时,待加工的内螺纹管光管经内螺纹成型机高速旋压内螺纹成型,拉拔机将内螺纹管从内螺纹成型机拉出并实现减径、减壁和形成内螺纹的目的,对经拉拔机拉拔后的内螺纹管收卷后进行退火并发往客户。其中,主要采用复绕机分盘和大散盘收料这两种管材收卷方式供给客户,即:内螺纹成型机→料框→复绕机卷成盘→光亮退火炉退火→包装→发往客户。
现有的复绕机卷成盘重量,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而做的,不管多重,每盘料都要包装材料:纸垫、木盘、木托等,导致包装材料成本的投入大,分盘的操作人员劳动强度高;而现有的大散盘设备收料不灵活而难以实现以不同的收料速度进行收料,产生了较高能耗,自动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成型螺纹管连续收卷系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型螺纹管连续收卷系统,包括:支架、内螺纹成型机、拉拔机、预弯成卷机和收卷机;所述内螺纹成型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拉拔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预弯成卷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所述预弯成卷机包括机架、升降台、升降机构、第一电动缸、支座、夹送辊机构和预弯辊机构,所述升降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驱动所述升降台升降,所述第一电动缸固设在所述升降台上,其输出端沿水平方向伸缩,所述夹送辊机构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预弯辊机构包括第二电动缸、滑动座和预弯辊,所述第二电动缸固设在所述支座上,并且其位于所述夹送辊机构出口处的一侧,所述滑动座与所述第二电动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预弯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座上,在所述第二电动缸的推动下,所述预弯辊顶紧并压弯金属管;所述收卷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一侧并对应位于所述支座的下方;其中,金属管经过所述内螺纹成型机的旋压处理后由所述拉拔机进行拉拔,接着金属管在所述夹送辊机构的夹送下被所述预弯辊顶紧并压弯,最后由所述收卷机收卷被压弯后的金属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成型螺纹管连续收卷系统减少了内螺纹成型机收料的料框,从内螺纹成型机直接由预弯成卷机成型为多层物料,提高了收料的盘重,也减少了中间过程的包装材料,实现保持系统整体的成型和收料速度的一致性,可以进行高速和低速生产,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并且预弯成卷机能够较好得收卷硬态管和软态管。
进一步,所述收卷机为旋转收卷机,所述旋转收卷机包括支撑架、旋转盘、第一驱动电机、若干收线盘和若干第二驱动电机,所述旋转盘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并驱动所述旋转盘转动,若干所述收线盘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旋转盘上,若干所述收卷电机设置在所述旋转盘上并驱动所述收线盘转动。金属管经预弯成卷机进行大小圈成卷并落在收卷机上,收完一卷后,旋转盘转动由另一个收卷机继续收卷,从而提高收卷效率。
进一步,所述收线盘有三个,三个所述收线盘围绕所述旋转盘的旋转轴均匀分布在所述旋转盘上。收完一卷后,旋转盘转动120°,由另一个收卷机继续收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亮铜业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海亮铜业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38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解锁方法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星载软件数据存储及异常恢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