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回收式土壤修复球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3941.8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6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晨;尹炳奎;郑伟;邹艳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洁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0 | 分类号: | C04B38/00;C04B33/13;C12N11/14;B09C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回收 土壤 修复 制备 工艺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回收式土壤修复球的制备工艺,包括原粉合成和修复球合成;其中原粉为将硅铝酸盐原粉10‑20份、琼脂粉15‑20份与蛋白胨20‑25份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酸碱调节剂0.2‑0.8份、微量元素1.2‑2.0份、糖类10‑15份和水20‑50份进行混合,经过滤机快速过滤后得到培养基原粉。本发明修复球为微孔材料,材料中添加琼脂粉,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固体培养基,可以提高微生物的存活率,并提供养分供微生物繁殖;其球状装置通过硅酸钠、氢氧化铝、硅酸钠、盐类、琼脂等原料添加黏土烧制而成,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制备工艺简单,成熟,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回收式土壤修复球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多采用机械设备(埋地机构和车载机构)或喷洒装置将液体培养基或载体将外源微生物添加到土壤中。
CN110272894 A中公开了一种内置海绵状多孔结构的微生物载体,利用支撑材料、纳米加筋材料、吸附材料和缓释碳源通过固化成型、交联、碱溶液浸泡、缩醛化反应等过程合成载体。
CN 109174961 A中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的内水溶膜微生物缓释球,以草炭和硅藻土为原料的表面粘附有微生物生长助剂、氨基酸粉和烟末发酵代谢产物的蜂窝状小球,投放到土壤后会在水分作用下逐渐分解,缓慢释放,持续对土壤进行修复。
现有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中以液体培养基为载体的投加方式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流失和稀释,采用异位混合布撒时,考虑到为生物药剂可能的致病性,施工二次污染控制的要求较高,降低了其在一类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修复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修复过程更持久高效,布撒更加均匀,需要以方便施工及节约成本为目的,对载体进行简化、改进和升级,提出一种可回收式土壤修复球的制备工艺及其应该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回收式土壤修复球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原粉合成
原料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按照摩尔比3:1的比例通过手工投料的方式投入反应釜中,由蒸汽加热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然后在凝胶釜中将生成的偏铝酸盐与硅酸钠按照摩尔比1:1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混合生成硅铝胶;
再经过晶化釜结晶;
然后经过过滤机过滤后生成硅酸盐原粉,在离子交换釜中硅酸盐原粉和盐类进行离子交换,经过过滤机过滤后得到硅酸盐原粉;
将硅铝酸盐原粉10-20份、琼脂粉15-20份与蛋白胨20-25份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酸碱调节剂0.2-0.8份、微量元素1.2-2.0份、糖类10-15 份和水20-50份进行混合,经过滤机快速过滤后得到培养基原粉。
2)修复球合成
利用干燥机对培养基原粉进行加热干燥,原粉经过干燥机加热后与黏土按照质量比1:5的比例并添加助剂在混合机混合;
混合后进入成型机;
成型后再经过干燥机干燥;
最后进入焙烧炉焙烧得到修复球。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
优选的,所述盐类选用钾盐或钙盐,在离子交换釜中硅酸盐原粉和钾盐或钙盐进行离子交换,经过过滤机过滤后得到钾型或钙型硅铝酸盐原粉。
优选的,将钾型或钙型硅铝酸盐原粉、琼脂粉与蛋白胨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酸碱调节剂、微量元素、糖类和水进行混合,经过滤机快速过滤后得到培养基原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洁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洁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39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分切蓄电池用防护片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文件快速查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