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浸胶帆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94606.X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2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宋明根;沈桢;孟奇龙;张阳;王铁晗;张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尤夫科技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0 | 分类号: | B29C70/50;B29C70/54;B29C35/06;B29C35/10;D06M15/41;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辛自豪 |
地址: | 313026 浙江省湖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帆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浸胶帆布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包括浸胶工序和干燥工序,还包括在浸胶工序和干燥工序之间的辐射预热工序,浸胶工序结束后浸胶帆布的附胶量大于等于2.5%,同时/或者克重大于等于750g/m2;辐射预热即采用波长为6~1000μm的红外线照射浸胶帆布2.0~5.0s;最终制得的浸胶帆布由帆布以及附着在帆布上的橡胶组成,浸胶帆布的表面无胶液凝结现象,粘合强度7N/mm,剥离覆盖率≥90%。本发明的一种浸胶帆布的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浸胶帆布的固含量或克重规格达到一定值时而出现内部胶液与橡胶间粘合性能下降的问题,制得的浸胶帆布表面无胶液凝结现象,粘合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浸胶帆布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浸胶帆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浸胶帆布的固含量达到一定值时,继续使用常规干燥流程会出现由于热滞留时间过短导致的固化不充分,导致后续与橡胶的粘合能力变差,容易得到劣化产品,降低生产质量。当浸胶布附胶量3.5%,胶液固含量18%时就会产生此情况。当浸胶帆布的规格达到一定克重时,浸胶帆布在浸胶后的干燥过程中也会出现上述类似情况:若是按照常规干燥流程进行干燥会由于克重大,帆布内部胶液来不及固化,出现“内部软,外部硬”的情况,后续与橡胶的粘合更容易在表面进行,整体粘合能力变差,得到劣化产品,降低生产品质。
目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升高烘干温度和延长干燥时间两种。升高烘干温度会产生类似“芝麻点”的胶液凝结现象,固化反应不能均匀地在帆布上发生,减弱其后续与橡胶的粘结力,无法达到提高剥离强度的目的;延长干燥时间虽然可以使浸胶帆布表面的固化反应充分进行,但会使表面因为固化反应的完全发生导致表面致密化,浸胶帆布内部的固化反应更难发生,同时也会大大降低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
因此,研究一种提高浸胶帆布内部胶液与橡胶间粘合性能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浸胶帆布的固含量或克重规格达到一定值时出现内部胶液与橡胶间粘合性能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浸胶帆布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种浸胶帆布的制备方法,包括浸胶工序和干燥工序,还包括在浸胶工序和干燥工序之间的辐射预热工序;浸胶工序结束后浸胶帆布的附胶量大于等于2.5%,同时/或者克重大于等于750g/m2;辐射预热即采用波长为6~1000μm的红外线照射浸胶帆布2.0~5.0s。
涂层固化技术国内外普遍采用热风循环加热方式,炉内温度均匀,工作适应性强,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热能消耗高,工件较厚时升温速度慢,设备占地面积较大;而红外辐射加热能源利用率高,加热不需要加热介质(热风循环进行加热时必须先对帆布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可以直接把热以辐射的形式传到浸胶帆布上,使帆布由内到外固化。
本发明在现有生产前提下,不改变原有的生产装置,当浸胶帆布的附胶量大于等于2.5%,同时/或者克重大于等于750g/m2时,在浸胶帆布进入干燥工序之前,加入一道辐射预热工序,实现红外辐射与烘箱干燥的联用。红外辐射加热与传统加热方法相比较能缩短受热物热处理或加热所需的时间、减少受热物单位面积的能量消耗、控制辐射方向与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同时,红外辐射是一个开放体系,与空气流通,更容易使水分散失,因此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浸胶帆布充分固化,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化不充分的情况,本发明采取在烘干定型前加入辐射预热装置,再进入烘箱进行烘干定型,可以生产出具有高粘合、高剥离强度的浸胶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尤夫科技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尤夫科技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46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