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载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4818.8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9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蒋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4 | 分类号: | G06F21/64;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唐博;刘铁生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设备 系统 文件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载设备,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及时的检测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是否被篡改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在车载设备处于启动状态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满足对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进行检测的条件;若满足对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进行检测的条件,则对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进行检测,以确认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是否与预存储系统文件相同。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检测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载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替,智能车辆技术也在蓬勃发展。在智能车辆中,车载设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车辆的安全行驶和车载设备的稳定、可靠是分不开的。车载设备包括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辅助转向装置、行车电脑、车载音响等安装于车辆内部,用于实现车辆辅助控制和车载环境下独立使用的电子设备。正常情况下,各个车载设备可以在对应的系统文件的控制下,稳定、可靠的运行,然而若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被恶意篡改,则车载设备无法按照预设置的系统文件运行,进而导致车辆控制混乱或失控。例如:正常情况下,辅助转向装置可以在用户控制车辆转向时输出对应方向的转向助力,而若辅助转向装置的系统文件被恶意篡改,则可能会出现无法在用户控制车辆转向时输出对应方向的转向助力,甚至在用户控制车辆转向时提输出相反方向的转向助力,进而导致车辆转向失控。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需要对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进行检测,从而及时发现对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的篡改。
现有技术中检测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的方式为:在车载设备重启时,对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进行检测,从而判断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是否被篡改。然而,为了减少车辆的点火开关关闭后蓄电池电能的消耗以及CAN多路数据传输系统中某一个控制单元出现故障时蓄电池亏电,现有的车辆系统普遍采用休眠技术而非重启技术。即,在用户控制车辆发动机熄火的情况下,车辆系统会在发动机熄火一段时间后进入一种电量消耗非常小的状态,而非直接关机,在用户车辆再次控制车辆发动机发动机点火时,车辆系统终止休眠模式,而非重新启动。
由于现有的车辆系统普遍采用休眠技术而非重启技术,且只有在车载设备重启时,才会对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进行检测,因此现有技术无法及时的对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进行检测,进而无法及时的检测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是否被篡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载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及时的检测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是否被篡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检测方法,包括:
在车载设备处于启动状态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满足对所述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进行检测的条件;
若满足对所述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进行检测的条件,则对所述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进行检测,以确认所述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是否与预存储系统文件相同。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满足对所述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进行检测的条件包括:
第一应用集合中不包含当前正在安装的应用;
或者;
当前时刻距离上一次对所述车载设备的系统文件进行检测的时刻的时间长度大于阈值时间长度;
或者;
所述车载设备的CPU和/或内存的使用比例小于阈值比例。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系统文件与所述预存储系统文件不同,则在接收到远程控制指令时,获取发送所述远程控制指令的应用的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48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