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混凝土含气量现场测定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95348.7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4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遐;郭帅;王威利;李海峰;刘辉;周倩;刘子阳;孙建宇;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G01N1/28 |
代理公司: | 郑州明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2 | 代理人: | 王明朗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混凝土 气量 现场 测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混凝土含气量现场测定仪,包括位于下部的采样量筒、上部的聚气盖、振捣部件和位于聚气盖上部的气压仪;所述量筒为上下开口、内中空的柱状结构;量筒的上部设置有支撑部,所述聚气盖呈中空的锥形从而在其内部形成聚气腔,聚气盖下端密封连接在量筒的上部,其上部经三通气阀门密封连接有气压表;所述聚气盖的外侧设置有提手;所述量筒的外侧设置有定深漂浮板,所述定深漂浮板位于支撑部下部并套固在采样量筒的外侧壁,用于标识采样量筒没入混凝土的深度,无需将混凝土试样脱离待检测混凝土,能够真实模拟混凝土含气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构件浇筑测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混凝土含气量现场测定仪。
背景技术:
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用于测量混合料中空气含量,粗集料粒径大小对空气含量几乎没有直接的影响,测定的含气量是分布于混凝土的细颗粒即砂浆之中,混凝土中含气量过高,当混凝土凝固后会产生气泡影响混凝土的美观,因此在需要测定混凝土中的含气量,并根据含气量的多少适应性的调整配方、施工环境等变量,是混凝土施工不可缺少的环节。
传统的含气量测定仪基本都运用在室内做配合比设计时,但是按照现场施工配合比搅拌出来混凝土以后,含气量的测定往往被疏忽,再加上现场施工作业人员不是很明确振捣的时间掌握,有些及时振捣到位,仍然会出现气泡反复的情况,很容易造成摸板拆除后气泡居多,影响整体观感效果。
现有的含气量测定仪器由于其结构上存在缺陷,体积较大,仅仅适用于实验室内测定混凝土的含气量,其使用时将混凝土取出并放置在容器内或者直接在容器内配比,利用振动台将混凝土内的气体排出并测量这一小部分的气体含量,其结构较为复杂,使用麻烦,携带困难,操作步骤繁琐,适用于实验室内研究,且需要有经验的施工人员操作,成本高,对于现场的混凝土含气量测定并不适用,同时在进行气体检测时并不能代表混凝土真实的含气量,从大面积混凝土抽样并将这部分取出的过程中,样品混凝土脱离了混凝土,使其真实的气体含量发生变化,测量的数据并不准确,无法真实的模拟现场的混凝土含气量,因此研究一种简易的、使用方便的现场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混凝土含气量现场测定仪,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在的结构复杂,使用难度大,携带不方便和检测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基于BIM的混凝土含气量现场测定仪,包括位于下部的采样量筒、上部的聚气盖、振捣部件和位于聚气盖上部的气压表;所述采样量筒的上端与聚气盖的下部密封套装在一起,采样量筒的下端敞口;所述聚气盖的上端经气管与气压表连接;所述采样量筒和聚气盖的连接处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振捣部件包括固定在支撑部中心的驱动部、传动部和振捣部,所述驱动部经传动部与振捣部传动连接,所述振捣部沿竖向设置在采样量筒内,其下端与采样量筒的下沿齐平,所述聚气盖或采样量筒上设置有提手。
进一步的,所述采样量筒的外侧设置有定深漂浮板,所述定深漂浮板位于支撑部的下方,并套固在采样量筒的外侧壁,用于标识采样量筒没入混凝土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定深漂浮板呈环形,并在所述环形的底部设置有加固齿。
进一步的,所述采样量筒的上部设置有挡台,聚气盖的下部设置有止口,所述支撑部坐落在挡台上,并被螺纹连接在采样量筒上端的止口压紧。
进一步的,所述止口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密封橡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呈圆盘,所述圆盘上开有透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部的外侧设置有加固套,所述加固套经连杆固定在支撑部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采样量筒的直径为16cm。
进一步的,所述提手的中部固定在聚气盖的外侧,其两侧端部设置有手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53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