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磁斥力机构能自动泄压的气体缓冲结构及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96578.5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3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姚晓飞;管臣;张冉;张博健;丁建刚;荣毅;张军;刘志远;耿英三;王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1/54 | 分类号: | H01H1/54;H01H33/575;H01H33/66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磁 斥力 机构 自动 气体 缓冲 结构 工作 方法 | ||
1.一种用于电磁斥力机构能自动泄压的气体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气缸上壁(4)、气缸下壁(5)和气缸侧壁(6)构成的气室,电磁斥力板(1)位于气室内并通过固定于其两端的斥力板滑动密封装置(9)滑动设置在气缸侧壁(6)之间;固定在电磁斥力板(1)上下两端的斥力板上连接杆(2)和斥力板下连接杆(3);斥力板上连接杆(2)与气缸上壁(4)之间设置上导向滑动密封装置(7),斥力板下连接杆(3)与气缸下壁(5)之间设置下导向滑动密封装置(8),所述斥力板上连接杆(2)、斥力板下连接杆(3)、气缸上壁(4)、气缸下壁(5)、气缸侧壁(6)、上导向滑动密封装置(7)和下导向滑动密封装置(8)使得气室成为封闭的气室;电磁斥力板(1)和斥力板滑动密封装置(9)将该封闭的气室分为上气室(10)和下气室(11);分闸驱动线圈(12)位于上气室(10)内,固定于气缸上壁(4)上,合闸驱动线圈(13)位于下气室(11)内,固定于气缸下壁(5)上;所述电磁斥力板(1)、斥力板上连接杆(2)、斥力板下连接杆(3)和斥力板滑动密封装置(9)能够相对于气缸上壁(4)、气缸下壁(5)、气缸侧壁(6)、上导向滑动密封装置(7)和下导向滑动密封装置(8)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所述上导向滑动密封装置(7)和下导向滑动密封装置(8)上均开有长条孔(14),所述斥力盘上连接杆(2)和斥力盘下接连杆(3)上均开有平口槽(15),长条孔(14)和平口槽(15)配合用于在分合闸行程末期组成泄放气室内高压气体的通道。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磁斥力机构能自动泄压的气体缓冲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磁斥力机构在进行分闸操作时,电磁斥力板(1)在电磁斥力的推动下,带动斥力板上连接杆(2)和斥力板下连接杆(3)一起竖直向下运动,下气室(11)的体积逐渐减小,内部气压逐渐升高,上气室(10)的体积逐渐增大,内部气压逐渐降低,上气室与下气室之间的压力差形成缓冲阻力,对运动部件进行缓冲,缓冲阻力随着分闸行程的增加逐渐加大,运动部件的速度逐渐降低,最终在电磁斥力操动机构的分闸行程末尾将其减速至零;在分闸行程末期,斥力板下连杆(3)的平口槽(15)到达了下导向滑动密封装置(8)上长条孔(14)的位置,下气室(11)通过平口槽(15)和长条孔(14)与外部环境相连通,下气室(11)内的高气压气体通过平口槽(15)和长条孔(14)的路径得以泄放,避免分闸结束后下气室(11)内的高气压无法泄放,导致运动部件发生反弹,导致分闸失败;所述气体缓冲结构在电磁斥力机构进行合闸操作的过程中与以上所述的分闸过程具有同样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657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装设备
- 下一篇:一种随钻卸压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