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L1 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98772.7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2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8/211 | 分类号: | G06F18/211;G06F18/24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刘美丽 |
地址: | 31533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L1正则化的混合动力公交车工况有效特征选取方法,包括步骤为:S1、获取混合动力公交车的工况数据,得到每个时间点对应的混合动力公交车的速度工况数据;S2、将混合动力公交车的速度工况数据划分成N个片段;S3、提取每个片段内的M个特征参数,记作F1,F2,…,FM,其中,特征参数包括该片段的平均速度、最大速率、最小速率、最大加速度、最小加速度及怠速时间;S4、利用提取的特征参数将N个工况片段进行分类,获得不同工况类型的交通流畅度,进而得到样本:(F1i,F2i,…,FMi,yi),i=1,…,N其中,yi是第i个速度工况片段所对应的工况类型的交通流畅度;S5、通过求解特征提取模型,获得工况的有效特征参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基于L1正则化的线性分类器的混合动力公交车工况有效特征选 取方法,涉及混合动力公交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危机和城市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混合动力公交车也大量出现在公交领域。由于混合动力系统拥有多种模式,如何在这些模式下控制能量流以达到油耗和电 耗最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油耗和电耗严重依赖于车辆的工况类型,所以如何识别和预测车辆工况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了有效地研究车辆工况,需要从工况数据中提取有效的特征来表 示工况的类型。传统提取工况有效特征的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此类方 法的存在的技术问题是很难解释提取的有效特征的物理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寻找有效工况特征的基于L1正则化的线性分类器的混合动力公交车工况有效特征选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L1正则化的混合动力公交车工况有效特征选取方法,包括步骤为:
S1、获取混合动力公交车的工况数据,得到每个时间点对应的混合动力公交车的速度工况数据;
S2、将混合动力公交车的速度工况数据划分成N个片段;
S3、提取每个片段内的M个特征参数,记作F1,F2,…,FM,其中,特征参数包括该 片段的平均速度、最大速率、最小速率、最大加速度、最小加速度及怠速时间;
S4、利用提取的特征参数将N个工况片段进行分类,获得不同工况类型的交通流畅度,进而得到样本:
(F1i,F2i,…,FMi,yi),i=1,…,N
其中,yi是第i个速度工况片段所对应的工况类型的交通流畅度;
S5、通过求解特征提取模型,获得工况的有效特征参数。
进一步地,上述S5的具体过程为:
S51、建立特征提取模型:
式中,β0、βj均为待定系数,λ是惩罚参数;
S52、确定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模型输入:样本(F1i,F2i,…,FMi,yi)以及容错常数ε;
模型输出:β中非零的分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工程学院,未经宁波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87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