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绘快速对中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9157.8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6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汪垚;王倩;汪灿;郭双敬;唐国栋;王瑜;闫庆庆;王成超;李战伟;潘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金维测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08 | 分类号: | G01C15/08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0 | 代理人: | 克欣涛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二***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绘 快速 支架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绘快速对中支架,包括两根支撑杆和对中杆;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的固定支脚;其中固定支脚通过所过三角支撑架固定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其中固定支脚包括压杆、支撑平台、弹簧、支杆和缓冲支台;其中支撑平台固定在三角支撑架上;支撑平台上方设置压杆;弹簧设置在支撑平台与缓冲支台间;支杆套设在弹簧内部,一端与缓冲支台连接,另一端穿过支撑平台与压杆活动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绘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测绘快速对中支架。
背景技术
测绘用对中杆作为测绘中不可或缺的对中设备,在测绘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它是能按铅垂方向直接指向地面标记点的金属杆。一般对中杆使用时,需要支架对其辅以支撑作用。现有对中杆支架的支撑脚的最底端都是尖的,鉴于支架与对中杆组成的三角结构很是稳定,非常适用于建筑工地、公路等地方。但是,若在平滑的地板上或是湿滑且极不平整的石头上使用则很受限制,不仅容易打滑,而且会磨坏地板,或是稳定性不够,很不方便。
现有技术CN104142146A提供了一种对中杆支架,其中公开了通过在外管外表面套装有一可沿外管轴向方向移动的套管,以及在套管的末端设置爪状部,可以实现在平滑地板上使用时,将套管放下来用紧固件锁住,使用爪状部着地,增加受力面积提高其稳定性;将爪状部的爪尖设置为弯曲的结构,防止爪尖对地板的磨损。但是因其中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本身为倾斜使用,当利用爪状部着地时,爪状部的爪尖设置为弯曲的结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并不稳定。
因此提供一种测绘快速对中支架,来克服平滑面上使用时出现的打滑现象,提高其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提供一种测绘快速对中支架,不仅可以克服平滑面上使用时出现的打滑现象,提高其稳定性;同时增加对中支架的适用范围。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绘快速对中支架,包括两根支撑杆和对中杆;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的固定支脚;其中固定支脚通过所过三角支撑架固定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
其中固定支脚包括压杆、支撑平台、弹簧、支杆和缓冲支台;其中支撑平台固定在三角支撑架上;支撑平台上方设置压杆;弹簧设置在支撑平台与缓冲支台间;支杆套设在弹簧内部,一端与缓冲支台连接,另一端穿过支撑平台与压杆活动连接。
优选的,压杆的重量远远大于弹簧拉伸力。
优选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为可伸缩支撑杆。
其中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通过连接组件支撑对中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末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着地的第一尖头部和第二尖头部。
进一步的,支杆与压杆通过销子活动连接;压杆上设置与销子所适配的销孔。
优选的,压杆可绕销子运动。
本发明中,通过固定支脚的设置,在需要利用固定支脚时候,向下扳动压杆,压杆可绕销子运动,因压杆的重量远远大于弹簧拉伸力;压杆重量较大,与销子连接的支杆向下运动;从而使得连接在支撑平台与缓冲支台间的弹簧拉伸;而支杆下方的缓冲支台随之下降,接触地面与第一支撑杆末端的第一尖头部持平;当不需要通过固定支脚支撑时,只需要向上扳动压杆,压杆可绕销子运动,支杆恢复原状即可。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绘快速对中支架,不仅可以克服平滑面上使用时出现的打滑现象,提高其稳定性;同时增加对中支架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测绘快速对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固定支脚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金维测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金维测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91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