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水电缆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1332.2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9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俞国军;陈仁栋;何行波;荆彪;郑琳;潘矗直;阙善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32 | 分类号: | H01B13/32;H01B13/30;H01B13/02;H01B13/00;H01B13/22;H01B13/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胡珣燕 |
地址: | 3158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电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水电缆的制备方法,特点是包括阻水胶的制备、阻水导体的制备、加热固化、冷却和绕包成型这几大步骤。优点是通过灌胶设备实现自动且均匀地对导体进行灌胶,效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阻水导体绞合和灌胶完成后,经过加热固化工艺,实现阻水胶能够稳定地填充在阻水导体的各个缝隙内,能够较好地确保阻水电缆的阻水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阻水电缆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水下的电缆在安装敷设以及后期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外部的水会慢慢渗透进电缆中,为了防止水分侵入电缆导体内部造成电缆失效,越来越多的用户迫切需要具有良好导体阻水性能的电缆,以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目前传统的阻水电缆通常是在导体外部包覆阻水带、阻水纱、阻水绳或者填充阻水胶等,阻水带、阻水纱、阻水绳等与导体之间无法完全堵死,在深水高压环境下会降低阻水效果;而针对阻水胶的填充,目前常规工艺是通过人工手持胶枪往导体绞合的缝隙内灌注胶水,效率低下,针对大长度的电缆生产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另外灌胶量也会因不同人员的操作而存在差异,导致导体内阻水胶的填充不均匀,无法确保达到较好的阻水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效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且能够较好地确保阻水性能的阻水电缆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阻水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阻水胶的制备:将A组份胶水和B组份胶水按1:1输送到灌胶设备的混胶器中,通过混胶器将A组份胶水和B组份胶水充分混合,得到A/B双组份半导电阻水胶;
(2)阻水导体的制备:在导体绞合模具的一端安装上带有注胶口的注胶模具,电缆导体多芯单丝拉头穿过导体绞合模具,将灌胶设备上的注胶管安装到注胶口上,导体一边由导体绞合模具绞合成型,一边通过灌胶设备将混胶器中的A/B双组份半导电阻水胶通过注胶口灌注到每层单丝电缆导体绞合的缝隙内,得到阻水导体;
(3)加热固化:将上述步骤(2)中得到的阻水导体进行加热固化处理;固化处理的温度根据导体的不同截面面积确定,以95mm2导体为例,加热温度为60℃即可达到将胶水固化的效果;
(4)冷却:将上述经加热固化处理的阻水导体进行冷却;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由于导体出加热固化设备到收盘之前一般有近30m的距离,按照正常生产速度,自然冷却即可;
(5)绕包成型:在上述经冷却的阻水导体的外部包覆一层半导电阻水绑扎带,在半导电阻水绑扎带的外部包覆内屏蔽层,在内屏蔽层的外部包覆绝缘层,在绝缘层的外部包覆外屏蔽层,得到阻水电缆。
上述步骤(1)中A组份胶水和B组份胶水均由江苏玖辰电气有限公司制造,其中A组份胶水的型号为FQ671A,B组份胶水的型号FQ671B。上述型号的A组份胶水和B组份胶水1:1混合后形成的A/B双组份半导电阻水胶通过加温固化,固化过程中无物质析出,固化后耐温等级为150℃,性能优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灌胶设备实现自动且均匀地对导体进行灌胶,效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阻水导体绞合和灌胶完成后,经过加热固化工艺,实现阻水胶能够稳定地填充在阻水导体的各个缝隙内,能够较好地确保阻水电缆的阻水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阻水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阻水胶的制备:将A组份胶水和B组份胶水按1:1输送到灌胶设备的混胶器中,通过混胶器将A组份胶水和B组份胶水充分混合,得到A/B双组份半导电阻水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13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