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含Fe、Co、Ni的非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1937.1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3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霍军涛;冯静清;王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45/00 | 分类号: | C22C4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刘诚午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e co ni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含Fe、Co、Ni的非晶复合材料,化学式为(Er0.5Cu0.5)100‑xAlx,其中,10≤x≤20。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非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金属Er、Cu和Al按比例放入电弧炉中,熔炼均匀,冷却后得到母合金铸锭;(2)将所述母合金铸锭重新熔化为母合金熔体,将母合金熔体喷射到旋转的铜辊表面、骤冷,得到条带状非晶复合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非晶复合材料作为磁制冷工质材料的应用。本发明的非晶复合材料由于不含有Fe、Co、Ni等与Er具有强反铁磁耦合作用的元素,使其具有更为优异的磁热性能,能以较少的稀土元素实现较大的磁热效应,同时节约了材料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制冷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含Fe、Co、Ni的非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制冷技术在人类生活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当前,传统制冷技术是以气体的压缩/膨胀为工作原理,所使用的制冷剂为被称作“氟利昂”或“氟氯烃”的物质。这类物质进入到大气中会破坏大气臭氧层,会进一步恶化全球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活甚至生存产生极大的危害。目前,全球范围内已达成广泛共识,传统制冷技术所使用的制冷剂将被逐步减少,直至最终停止使用。在上述背景下,亟需研发传统制冷工质和制冷技术替代材料和替代技术。
磁热效应材料和磁制冷技术为制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替代方案。与传统蒸汽压缩式制冷相比,磁制冷采用磁性材料作为制冷工质,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无温室效应。磁性材料的磁熵密度比蒸汽大,且无蒸发压力,这使得磁制冷装置更加紧凑且安全系数更高。磁制冷采用的运动部件少且运行频率低,因此机械振动及相应的噪声很小,可靠性高,寿命长。在效率方面,磁制冷比传统蒸汽压缩式制冷高20%~30%。在磁制冷材料研究领域,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等在内的科研机构先后开发出了一大批性能优异的磁制冷材料,如Gd-Si-Ge系列、La-Fe-Si系列、Mn-As系列、Mn-Fe-P-As系列、Ni-Mn-T系列等。
近些年,由于非晶材料在作为磁制冷材料应用方面具备自己独特的优势,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稀土基非晶合金作为磁制冷材料具备如下独特优势:首先,在冻结温度附近有大的磁熵变;其次,得益于非晶态合金的无序结构,磁熵变峰较宽,导致其制冷效率(RC)大过很多晶态材料,因而在埃里克森循环应用中颇具魅力;再者,无序对电子散射增大了电阻,减小了涡流损耗,提高使用效率;还有,在冻结温度附近及以上温度磁滞很小,在整个温区几乎没有磁滞。研究已经证实现有稀土基非晶合金在2~150K温区内拥有很好的制冷能力,不仅是基础研究的理想对象,而且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现有的稀土基非晶合金基本都含有Fe、Co、Ni三种元素,这三种元素与稀土元素至今有很强的反铁磁耦合,进而导致其磁热性能降低。公开号为CN 106978576 A的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不含Fe、Co、Ni的Er60Cu20Al20非晶低温磁制冷材料,纵观其公开内容可知,该专利技术的设计理念是基于传统高稀土含量的ErNiAl和ErCoAl体系,采用Cu原子对Co原子、Ni原子的简单替代从而得到高稀土含量的ErCuAl体系。上述专利技术公开的Er60Cu20Al20非晶低温磁制冷材料稀土含量高(原子百分比≥56%),导致其成本偏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本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基于具有优异磁热效应的ErCu相,结合ErCu二元合金相图,通过添加Al,在Er、Cu共晶点附近开发了不含有Fe、Co、Ni的低Er含量(原子百分比≤45%)且磁热性能优异的ErCu基非晶复合材料。由于Er和Cu之间的反铁磁耦合非常弱,因此该非晶复合材料具有更为优异的磁热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19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