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传输线路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2284.9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9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但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7/125 | 分类号: | H04L47/125;H04L45/243;H04L45/586;H04L1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李琴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线路 负载 均衡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传输线路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在接收汇聚站点连接的第一网络发往接入站点连接的第二网络的初始应用报文后,若确定第一路由设备具备主设备属性,则根据预设的负载均衡调度策略、第一线路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传输线路的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信息获取初始应用报文的路径调度信息,从而确定初始应用报文转发的转发路径;若确定第一路由设备具备备设备属性,则采用第一预设封装方式封装初始应用报文,得到待转发应用报文并转发给具备主设备属性的选定第二路由设备,以使选定第二路由设备确定初始应用报文转发的转发路径。该方法解决了部署在不同地点的汇聚站点的路由设备多条传输线路的负载均衡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传输线路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金融、政府、交通、气象等行业专网的网络,如省内广域网通常会分为省级汇聚层、地市汇聚层、区县(或者网点等)接入层,汇聚层中每个汇聚点可以称为汇聚站点,接入层中每个接入点可以称为接入站点,每个站点可以包括至少有两个路由设备,提供汇聚站点与接入站点间通信的互联,两个互联站点间存在至少两条传输线路,如图1所示,省内广域网包括省级汇聚层、地市汇聚层和区县接入层,每个省级汇聚站点、每个地市汇聚站点与每个接入站点均包括两个路由设备。传输线路大多是二层专线,也有部分Internet线路和4G(或者3G、5G)线路。
当前,省内广域网还在往扁平化演进,接入站点会通过广域网线路直接连接到省级汇聚站点,由于没有地市汇聚层的汇聚,每个省级汇聚站点中的两个路由设备无法完成所有接入站点的汇聚,这就需要汇聚站点部署更多的路由设备,如图2所示,这样的部署将大大提高广域网的投资成本。
为了降低广域网的投资成本,即不增加汇聚站点的路由设备,同时能充分利用每条线路的带宽,并在汇聚站点与接收站点间的线路实现线路负载均衡的目的,目前包括以下两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配置策略路由:
通过配置策略路由,使不同业务流量从不同的线路转发,但对与网络业务数量庞大的用户,对每台路由设备配置策略路由的方式较繁琐、配置时间较长,即对策略路由的部署较困难。且配置策略路由的方案是一种静态调整方案,若网络系统中各业务流量大小比列的变化,则需要重新调整策略才能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无法实现动态配置。
方法二,设备虚拟化:
设备虚拟化是将多台路由设备虚拟化成一台虚拟路由设备,再将广域网中的传输线路捆绑成一条聚合线路。为了解决省级汇聚站点中的两个路由设备无法完成大量接入站点的汇聚问题,需要增加汇聚站点中的路由设备的数量,然而,由于汇聚站点中的路由设备需要放置在同城的不同机房,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部署二层直连线路,如光纤线路进行组网互联,但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传输线路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汇聚站点无法完成大量接入站点的汇聚问题,实现了汇聚站点与接收站点间线路实时的负载均衡,且降低了网络资费。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传输线路的负载均衡方法,应用于汇聚站点的第一路由设备中,所述汇聚站点与接入站点之间的至少两条传输线路配置为虚拟聚合链路,所述汇聚站点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
接收所述汇聚站点连接的第一网络发往所述接入站点连接的第二网络的目标应用的初始应用报文;
获取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的主备设备属性;
若确定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具备主设备属性,则根据预设的负载均衡调度策略、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所在第一传输线路的第一线路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所在至少一个第二传输线路的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信息获取所述初始应用报文的路径调度信息;根据所述路径调度信息从所述第一传输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线路中确定所述初始应用报文转发的转发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22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