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絮凝性细菌生长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3323.7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4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周翀;丁国际;唐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38;C12R1/085;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絮凝 细菌 生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絮凝性细菌生长的方法;该方法为:制备多糖混合溶液,将所述多糖混合溶液按照比例加入到含有絮凝性细菌的待处理体系中促进絮凝性细菌生长;多糖混合溶液以灭菌去离子水为溶剂,以半乳糖、鼠李糖、麦芽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为溶质形成的溶液,多糖混合溶液的使用量为0.05%‑5%;本发明采用多糖混合溶液促进絮凝性细菌生长的方法,具有生态、使用方便、效果明显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和废水处理生物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活性污泥絮凝性的方法,应用于微生物培养领域和污水和废水生物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是处理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最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是影响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活性污泥的絮凝性越好,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性能就越好。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取决于絮凝性细菌的数量和活性,增加絮凝性细菌的数量或者提高絮凝性细菌的活性均有利于活性污泥絮凝性的提高。
目前,改善污泥沉降性能的主要方法可以分成两大类:化学法和生物学法。化学法是通过投加无机絮凝剂或有机絮凝剂,增大活性污泥的体积或增加活性污泥的密度,使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得到提高。这种方法的副作用是使水中含盐量增加、易形成二次污染、引起絮凝性细菌活性下降等问题。生物学法是通过促进絮凝性细菌的生长或提高絮凝性细菌的絮凝活性来改善活性污泥的絮凝性。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 10577934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通过使用旋轮虫培养液促进絮凝细菌生长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着旋轮虫培养液收集效率较低、培养液的保存时间较短的问题。
在活性污泥法中当旋轮虫等蛭形轮虫数量较多时,会出现活性污泥中絮凝性细菌的数量明显多、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明显良好的现象,其原因与旋轮虫会分泌含有促进絮凝性细菌生长的活性物质有关。因此,本发明通过向活性污泥或絮凝性细菌培养基中添加含有旋轮虫培养液主要的组成成分—多糖混合溶液来促进絮凝性细菌的生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多糖代替旋轮虫培养液促进絮凝性细菌生长的方法,利用多糖溶液来提高絮凝性细菌的生长,操作简单、生态、使用方便,能快速、简单、有效地增加絮凝性细菌的密度,提高细菌的絮凝性,方法重现性好,实用性强,为污泥体系中的污泥沉降性研究提供实验基础,能广泛应用于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研究领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通过向絮凝性细菌培养液或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器中添加多糖混合溶液,形成絮凝性细菌培养体系,所述多糖混合溶液作为絮凝性细菌生长促进剂的使用量为絮凝性细菌培养体系质量的0.05%-5%,通过对絮凝性细菌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即得到含有细菌絮凝体的培养液,使絮凝性细菌在絮凝性细菌培养体系中进行生长。所使用的多糖种类为旋轮虫分泌物的主要组成成分,旋轮虫是活性污泥中常见的一种微型后生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蛭形轮虫科。在活性污泥法中当旋轮虫等蛭形轮虫数量较多时,会出现活性污泥中絮凝性细菌的数量明显多、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明显良好的现象,其原因与旋轮虫会分泌含有促进絮凝性细菌生长的活性物质有关。因此,本发明通过向活性污泥或絮凝性细菌培养基中添加含有旋轮虫培养液主要的组成成分—多糖混合溶液来促进絮凝性细菌的生长。
一种促进絮凝性细菌生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取半乳糖、鼠李糖、麦芽糖各0.1g,取甘露糖、木糖各0.02g,取阿拉伯糖0.01g于灭菌去离子水中,调节pH至7.0±0.5,定容至1L保存备用;此多糖混合溶液并非以营养补充的形式,而是一种生物活性剂,以极少的量发挥促进细菌生长活性的作用。
b.将絮凝性细菌培养基置于120rpm的摇床上,于30℃连续培养0.5~2h,期间培养基中加入步骤a得到的多糖混合溶液,多糖混合溶液的使用量为细菌培养液容积或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器有效容积的0.0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33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的竹原纤维滤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FCR的污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