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手动弯折的用于耳鼻喉科的异物取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3476.1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4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程泽星;张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50 | 分类号: | A61B17/50;A61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谷孝东 |
地址: |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用于 耳鼻喉科 异物 取出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手动弯折的用于耳鼻喉科的异物取出装置,包括外壳和异形齿轮,所述外壳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层,外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把手,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钳,卡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轴,卡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弹簧片,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轨,滑轨的右侧外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通过异形齿轮、弹性板、转杆、齿轮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可以使只需要转动外壳外部的齿轮即可完成对异形齿轮的转动,再通过异形齿轮、弹性板外部的齿牙啮合关系,即可完成夹取装置的弯曲效果,以应对耳鼻喉弯曲部位存在异物的状况,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简化多种工具造成夹取异物时的复杂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手动弯折的用于耳鼻喉科的异物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耳鼻喉的异物处理建议在自救的同时拨打急救热线,即便自救措施已经将异物取出,也需要到医院检查,避免异物残余引发严重的后遗症。耳鼻喉异物的种类一般分为以下四种:生物类、食物类、异物类和医源类;当前食管异物是临床常见的急诊之一,内镜下使用食管异物钳对异物进行钳取,因安全成功率高,从而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并且儿童有很强的好奇心,故而出现耳鼻喉的异物堵塞概率较高。
由于人们在平时生活中的不注意导致耳鼻喉的异物堵塞,医生在异物取出的时候,一般会采用的不同的工具,然而在耳鼻喉弯曲的部分就会很难将异物取出,强行的取出会造成后遗症,这就极有可能会进行手术将其取出,对病患的身体造成损害;传统的异物取出器械采用的是金属材质,比较容易造成病患异物附近组织的损伤,并且以往的异物取出时都是医生手动夹取异物,如果医生的夹取力度小,无法将异物一次性完整取出,可能会造成耳鼻喉部位的二次受伤。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种可手动弯折的用于耳鼻喉科的异物取出装置来解决。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手动弯折的用于耳鼻喉科的异物取出装置,具备保护耳鼻喉部位组织、适用性高、夹取方便的优点,解决了在耳鼻喉弯曲的部分就会很难将异物取出,强行的取出会造成后遗症,这就极有可能会进行手术将其取出,对病患的身体造成损害;传统的异物取出器械采用的是金属材质,比较容易造成病患的异物附近组织的损伤,并且以往的异物取出时都是医生手动夹取异物,如果医生的夹取力度小,会造成耳鼻喉部位的二次受伤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保护耳鼻喉部位组织、适用性高、夹取方便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手动弯折的用于耳鼻喉科的异物取出装置,包括外壳和异形齿轮,所述外壳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层,外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把手,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钳,卡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轴,卡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弹簧片,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轨,滑轨的右侧外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定滑轮,滑轨的左侧表面开设有小孔,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一,弹簧一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二,弹簧二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珠,卡珠的右侧外部固定连接有拉绳,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板,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杆,异形齿轮的外部活动连接有齿轮。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环绕外壳外部一圈,并且不超过外壳的两端,缓冲层采用缓冲海绵材质。
优选的,所述活动把手由长钳和短钳组成,两者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短钳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右侧,长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绳。
优选的,所述卡钳设置有两个,一个固定在外壳的内底部,另一个通过转轴固定在外壳的内部,两个卡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弹簧片,两个卡钳的内侧设置有咬合槽。
优选的,所述滑轨的左侧表面开设有不少于三个的小孔,卡珠与小孔相匹配,卡珠的右侧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均固定有拉环,拉绳与两个拉环固定,拉绳活动连接在定滑轮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未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34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