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体尺寸自适应上肢外骨骼机构及机器学习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5041.0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3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瑷珲;喻俊;胡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睿智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25 | 代理人: | 候文峰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尺寸 自适应 上肢 骨骼 机构 机器 学习 控制 方法 | ||
1.人体尺寸自适应上肢外骨骼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箱(1),所述供电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腰部固定带(2),所述供电箱(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3),所述供电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关节筒(4),所述关节筒(4)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承(15),所述轴承(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筒(5),所述转动筒(5)的内壁开设有传动齿,所述转动筒(5)外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7),所述关节筒(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封盖(6),所述封盖(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齿柱(16),所述齿柱(16)的一端与减速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7)远离转动筒(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底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肩带(12),所述肩带(12)的一侧设置有长短调节扣(26),所述支撑架(8)顶面靠近肩带(12)两侧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电机正向开关(27),所述电机正向开关(27)的旋钮处固定连接有把手(28),所述电机正向开关(27)的旋钮处还套接有蝶形弹簧(29),所述蝶形弹簧(29)的一侧与把手(28)固定连接,所述蝶形弹簧(29)的另一侧与支撑架(8)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把手(28)的一端与肩带(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8)两端内部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棘轮(17),所述棘轮(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柱(18),所述棘轮(17)的圆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3),所述连接轴(13)靠近棘轮(1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复位轮(19),所述复位轮(19)的一侧开设有复位滑孔(20),所述支撑架(8)两端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衔钩(22),所述衔钩(22)的一侧设置有弹片(23),所述弹片(23)的一侧与支撑架(8)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片(23)的另一侧与衔钩(2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臂(14),所述支撑架(8)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反向开关(10),所述电机反向开关(1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头部托板(11),所述电机反向开关(10)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开关推杆(25),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尺寸自适应上肢外骨骼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器学习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1)、使用者将腰部固定带(2)固定到腰部,并将肩带(12)跨到肩部;
2)、使用者将大臂放到辅助臂(14)上,并使用绑带将大臂与辅助臂(14)固定;
3)、使用者需要向后仰时,头部顺势向后推动头部托板(11),头部托板(11)推动电机反向开关(10)的开关推杆(25),启动减速电机(3)反转,使伸缩杆(7)向后摆;
4)、到达需要位置后,放松头部,关停减速电机(3),然后伸缩杆(7)支撑人体进行仰视姿态的作业;
5)、需要复位时,向上轻轻抬起肩部,启动减速电机(3)的正传,到达指定位置,放松肩部即可;
6)、需要抬起手臂作业时,手臂顺势向上抬到合适高度辅助臂(14)便可以托着使用者大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尺寸自适应上肢外骨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柱(16)与转动筒(5)的内壁相互啮合,所述齿柱(16)的长度与转动筒(5)的长度相等,所述转动筒(5)通过固定连接有轴承(15)与关节筒(4)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尺寸自适应上肢外骨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8)两端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21),所述限位柱(21)位于棘轮(17)与复位轮(19)的一侧,所述限位柱(21)的位置与复位轮(19)的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尺寸自适应上肢外骨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钩(22)的位置与棘轮(17)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衔钩(22)的钩端形状与棘轮(17)的棘齿形状相适配,所述衔钩(22)的内侧为圆弧状,所述衔钩(22)的内侧形状与复位轮(19)外侧的形状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尺寸自适应上肢外骨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柱(18)的位置与复位滑孔(20)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复位柱(18)的直径与复位滑孔(20)的宽度相 适配,所述复位柱(18)与复位滑孔(20)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工学院,未经中原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50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