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吹塑模具的模内冷却及切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5796.0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2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蔡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伟理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9/48 | 分类号: | B29C49/48;B29C49/50;B29C49/78 |
代理公司: | 苏州瑞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9 | 代理人: | 周海燕 |
地址: | 21533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冷却 切割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吹塑模具的模内冷却及切割装置,首先设置了吹塑模具本体,其内设置有模腔,模腔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至吹塑模具本体的外部并形成第一腔口和第二腔口,第一腔口处安装有第一封口部件,第二腔口处安装有第二封口部件,第一封口部件和第二封口部件皆连接有冷却部件,冷却部件的出气管穿设进入模腔,第一腔口和第二腔口处各安装有一个切割机构,切割机构包括第一切割部件和第二切割部件,第一切割部件的切割端和第二切割部件的切割端分别抵接于料胚的相对两侧壁上。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冷却部件使吹塑产品得到充分冷却,避免产品形变,同时通过切割机构在模腔内将产品的料头切割完毕,提高了切割效果并避免了模外切割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吹塑模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吹塑模具的模内冷却及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吹塑模具只能通过模温对产品进行冷却,吹塑产品经常在脱模后因冷却不充分产生不规则的变形,同时现有产品在吹塑模具内吹塑成型后需要在模外进行料头切割。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吹塑模具的模内冷却及切割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冷却部件使吹塑产品得到充分冷却,避免产品形变,同时通过切割机构在模腔内将产品的料头切割完毕,提高了切割效果并避免了模外切割的成本。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吹塑模具的模内冷却及切割装置,首先设置了吹塑模具本体,其内设置有模腔,模腔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至吹塑模具本体的外部并形成第一腔口和第二腔口,第一腔口处安装有第一封口部件,第二腔口处安装有第二封口部件,第一封口部件和第二封口部件皆连接有冷却部件,冷却部件的出气管穿设进入模腔,第一腔口和第二腔口处各安装有一个切割机构,切割机构包括第一切割部件和第二切割部件,第一切割部件的切割端和第二切割部件的切割端分别抵接于料胚的相对两侧壁上。
进一步地,第一切割部件上开设有第一弧形缺口,第二切割部件上开设有第二弧形缺口,料胚定位于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弧形缺口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弧形缺口内滑动安装有第一切割刀,第二弧形缺口内滑动安装有第二切割刀,第一切割刀和第二切割刀分别抵接于料胚的相对两侧壁上。
进一步地,第一切割部件和第二切割部件各连接有一个油缸。
进一步地,第一切割部件和第二切割部件皆通过固定块连接于油缸的出油端。
进一步地,第一切割部件上开设有第三弧形缺口,第二切割部件上开设有第四弧形缺口。
进一步地,第三弧形缺口和第一弧形缺口分别位于第一切割部件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第四弧形缺口和第二弧形缺口分别位于第二切割部件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
进一步地,第一切割刀和第二切割刀的底部皆设置有导向柱。
进一步地,第一切割刀和第二切割刀皆为弧形切割刀。
进一步地,冷却部件为冷风机。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吹塑模具的模内冷却及切割装置,包括吹塑模具本体、第一封口部件、第二封口部件、冷却部件和切割机构,吹塑模具本体内设置有模腔,模腔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至吹塑模具本体的外部并形成第一腔口和第二腔口,料胚从第一腔口或第二腔口进入模腔后,第一封口部件封紧第一腔口,第二风口部件封紧第二腔口,吹塑成型和冷却工作依次开始工作,冷却完毕后开启切割机构,切割机构包括第一切割部件和第二切割部件,第一切割部件和第二切割部件各连接有一个油缸,切割部件上的切割刀在油压在压迫下割断料胚。
因而,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电磁阀控制单元对冷却部件进行控制,实现吹胀成型和产品冷却同步进行,冷却效率提高约20-30%;
2、通过切割机构在模腔内将产品的料头切割完毕,避免因模外切割产生的一切成本投入,同时模内切割的切口外观和尺寸稳定性远高于模外切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伟理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伟理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57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