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G手机报警人精确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6124.1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3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苏华强;蔡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4/90;H04W64/00;G08B25/10;G01S19/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仲英豪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报警 人精 确定 方法 | ||
一种5G手机报警人精确定位方法,具体包括:智能手机终端的识别模块识别用户所拨打的号码是否为报警电话,定位模块通过运营商网络自动上报报警人的位置信息;国家公共应急定位平台的报警电话列表模块用于设置报警电话内容,报警人位置信息管理模块能够获取报警人的位置信息及报警时间,全国接警中心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接警中心,报警人信息设置模块通过将国家应急定位平台IP列为各运营商白名单地址,当用户访问IP地址时,运营商将报警人的报警人信息上传至国家公共应急定位平台,系统功能设置模块用于设置访问权限和日志管理;接警中心通过国家公共应急定位平台赋予的权限获取报警人的位置信息。本发明的报警定位精度和灵活度高,且易于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报警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5G手机报警人精确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接警中心经常遇到报警人无法准确描述事发地点的情况,十分不利于救援工作的及时进行。目前的报警人定位技术主要有小区ID定位技术和SMLC定位技术,小区ID定位技术是通过基站小区ID信息,对应小区经纬度,从而定位报警人位置。小区ID定位技术对现有网元和手机无改造新增要求,但其定位精度仅为300-500米,平均误差大,定位精度明显不足,灵活性较低。而SMLC定位技术即系统侧定位方案,是通过运营商投资新增SMLC等网元与相应接口,获取UE定位。SMLC定位技术需要在基站及核心网侧新增定位网元设备,手机侧UE芯片需新增支持OTDOA,且其定位精度也只能精确到50-300米,投资大,定位精度一般,灵活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5G手机报警人精确定位方法,具体包括:
(1)在智能手机终端增设识别模块、定位模块、存储模块和接口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和更新报警电话列表;所述的识别模块依据报警电话列表,能够识别用户所拨打的号码是否为报警电话;当识别出用户拨打的号码为报警电话时,所述的定位模块能够通过运营商网络自动上报报警人的位置信息及报警时间;
(2)在智能手机终端和接警中心之间构架国家公共应急定位平台,所述国家公共应急定位平台包括报警电话列表模块、报警人位置信息管理模块、全国接警中心管理模块、报警人信息设置模块和系统功能设置模块;所述报警电话列表模块用于设置报警电话内容,并通过智能手机终端的接口模块向智能手机终端发送更新的报警电话列表;所述的报警人位置信息管理模块通过智能手机终端的接口模块能够获取报警人的位置信息及报警时间,并将报警人的最新位置信息和历史位置信息显示在报警人位置信息详情界面上;所述的全国接警中心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接警中心,通过设置访问权限的方式保障报警人的信息安全;所述的报警人信息设置模块通过将国家应急定位平台IP列为各运营商白名单地址,当用户访问国家公共应急定位平台IP地址时,运营商按要求将报警人的报警人信息上传至国家公共应急定位平台;所述的系统功能设置模块用于设置访问权限和日志管理;
(3)接警中心通过国家公共应急定位平台赋予的权限,接收或获取报警人的位置信息。
以下方案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
所述智能手机终端的识别模块、定位模块、存储模块和接口模块增设在手机侧。
所述智能手机终端的存储模块能够使报警电话列表内容不被篡改,当手机中未保存报警电话列表或超出列表更新周期时,智能手机终端则通过接口模块和运营商无线网络,向国家公共应急定位平台发送获取报警电话列表及列表更新周期请求,并接收由该平台返回的相应信息。
所述国家公共应急定位平台的报警人位置信息管理模块,通过设置报警人位置信息的上传总时长和间隔时间,能够对报警人的位置信息和报警时间进行统一归档管理,并支持接警中心通过手机号和报警时间进行报警人位置信息查询。报警人位置信息管理模块还能将报警人的历史位置信息形成位置轨迹图并显示在报警人位置信息详情界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润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61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